琴墨轻香小说>奇幻玄幻>总裁C爆小娇妻高H > 第四十二章-灵石矿被抢
    曹文诏麾下只有三千关宁铁骑,若是按照洪承畴的安排,分兵驻守邓州和新野,那是不大可能的,这样兵力就显得更少了,所以他只能够驻守一个地方,要么选择邓州,要么选择新野,快马加鞭行军的过程之中,曹文诏做出了决定🝊🉠,大军驻扎在邓州,派遣少量的斥候,到新野去侦查,做出这个判断,也是因为官道穿过邓州,直达湖广的襄阳府城,或者是光化县,而从新野到襄阳,没⚔👋🇖有官道,道路不🈏♀是很好走。

    六月初七,曹文诏麾下三千将士抵达邓州。

    南阳府城被流寇攻陷的消息传来之后,曹文诏非常吃惊,这在他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依照流寇的战斗力,怎么可能攻下南阳府城,不过消息是千真万确的,这个时候🁗,曹文诏想到了郑勋睿担心的事情,可这种担心也就是一闪而过,毕竟在山西境内的时候,曹文诏率领大军,打的流寇落花流水,只有逃命的份,所以曹文诏骨子里对流寇是轻视的。

    关宁铁骑是大明最为强🋡悍的军队🅚,可以和后金鞑子面对面厮杀的,用来对付流寇,🚳🗟已经有些降低身份了,也正是因为有这份自信,曹文诏才会以区区三千将士,对抗十余万的流寇。

    流寇攻陷了南阳府城,这让曹文诏更加肯定♉🆢流寇会从邓州逃窜的。

    斥候早就派遣出去了,一路侦查南阳府城方向的动静,一路侦查新野方🙲🎑🐔向的🂠🐊♰动静。🚳🗟

    六月初八,派遣到🔌⚷南阳府城方向的斥候带回来了消息,流寇的大队人马已经朝着邓州方向而来,行🎚👨军的🋹速度是很快的。

    曹文诏迅速开始做准备,他不可能驻扎在邓州城内,那样就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流寇大摇大摆的从官道进入湖广境内🞾,如此洪承畴率领的大军,就只能够跟在流寇的后面追击了,这种追击战,不是大军擅长的,🖠🔀♍相反流寇逃窜的速度很快。

    曹文诏必须在邓州一带🋡阻止流寇的撤离,等待洪承畴率领大军前来。

    老回回、李自成🃚😒🀶和张献忠攻陷南阳府城之后,获得了最为机密的情报,那就是官军将在邓州和新野设伏,阻止义军撤离,随后官军将从背后压过来,包围义军,最终剿灭义军。

    三人在南阳府城分析了局势。

    老回回建议从邓州撤离,义军撤离的速度要快,不能够在南阳府城做过多的停留,义军尚有十余万人,若是选择从新野方向撤离,道路不好,反而会影响到撤离的速度,给后面追击的官军留下机会,至于说官军在邓州和新野设伏,那没有多大的了不起,官军设伏的军士不可能很多,最多也就是精锐的骑🂶兵,这是不可能阻止义军大军撤离的。

    李自成和张献忠完🔌⚷全赞同,作战部署很🞩快被确定下来。

    为了能够加快行🃚😒🀶军速度,绝大部分粮草都是分开携带的,很少一部分集中到一起。

    六月初🝱🎽🖥七,寅时,义军出发了,攻陷南阳府城之后,他们仅仅停留了两天时间,这是非常罕见的情况,也出乎了洪承畴的判断。

    义🏽🟡军行军的😛速度非🔌⚷常快,六月初八的申时,大军已经进入到邓州境内。

    老回回早就派遣斥候,沿路侦查了,经历了多次的战斗,他们早就知道斥候🂠🐊♰侦查的重要,官道上没有发现大量的官军,这让老回回等人放心不少,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可以断定🅒🆃,阻击的官军人数不会太多,肯定是集中在邓州的某个地方,少量的官军,无法阻击义军。

    天黑之后,老回回、李自成和张献忠三人再次商议,夜间不要赶路,免得被官军伏击,义军大队人马被冲散了,诸多的军士经过了两日的急行军,🆊🍺🍋很是疲惫,休息一晚的时间,可以补充体力,来日与阻击的官军厮杀。

    老回回提议自己麾下的军士,走在最前面,负责抵抗阻击的官军,李自成和张献忠麾下的大军,在厮杀的过程之中,撕开一条口子,大队人马迅🜅⛕速朝着襄阳的方向撤离。

    老回回的这个建议,李自成和张献忠基本同意,但是两人也提出了异🋒😴🅢议,那就是看官军人数到底有多少,若是人员很少,义军🐿🅧🈹可以采取进攻的方式,彻底打垮阻击的官军,如此也是给官军沉重的打击,👭🌂同时义军进入襄阳的时候,没有多少的后顾之忧了。

    三人合计之后,制🔌⚷定出来翌日的行军作🞩战计划。

    曹文诏🝱🎽🖥几乎一夜未眠🏰,流寇进入邓州之后🉔🆾,他就得到了确切的消息。

    洪承畴的命令已经到了邓州,接到命令之后曹文诏没有耽误时间,⛲告诉来人,流🗯🟋寇从邓州方向撤离,建议洪承畴大人不要理睬新野方向,率领大军直插邓州,对流寇实施合围,大军的速度越快越好。

    以三千关宁铁骑,如何真正的阻止流寇逃窜,这是需要开动脑筋认真思索的事情,曹文诏和流寇作战多年,深知流寇的战斗力很是孱弱,一旦其精锐军士被击🞖溃,其余的军士就丧失斗志,只能够跟着逃跑了,所以和流寇作战,颇有些擒贼擒王的味道,不要顾及到绝大部分的流寇,重点进攻流寇的骑兵。

    斥候不断传来消息,得知流寇进入到🟕邓州境内,居然选择了歇息一晚的决定,曹文诏很是鄙夷,如此关键的时刻,流寇居然选择安营扎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