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校老师课本都有了,学生得开始安排上。
关于学校的事情,时梧还没跟领民们说,正好趁现在什么都准备好了,在城里说一声。
时梧回到住宅区找到正在忙活的李大,把学校的事情跟他细说了一番,表示家里有孩子的都可以送到学堂里上学。至于学费,时梧稍微思量一番给出一个不多不少的数目。
她也不是搞慈善的,总不可能一分钱不收,况且她还得给老师发工资呢。
但是考虑到领民们的情况,学费她没多收,一个学生差不多意思意思就行。
对比时梧的轻描淡写,李大的反应要大很多。毕竟学堂这件事利的是他们自家的娃儿,看到李大那高兴的模样,时梧摸摸鼻尖有些不好意思。
“事就是这么一个事,你跟其他人说一下,家里有孩子的都可以送到学堂里去。夫子我也找好了,三天后就可以上课。”
“是是是。多谢大人!谢谢大人!我这就跟他们说!”李大激动的脸色涨红,很不得立马就把消息告诉其他人。
看他这副样子,时梧也没多留,摆摆手让人离开。
这件事到目前为止算是收好了尾,可以提前画上一个句号。
脑子里的想法实施完一个,那么排在后面的想法也可以往前提提。
背着小手,脚步轻快,浑身轻松的时梧哼着歌,脑子里快速运转关于第二个想法的可实施性。
这第二个想法嘛,就是发展一下城里经济。
外城的集市目前的主要经济还是靠徽城的领民带动,再则就是一个月一次的商队。对于目前已经能自给自足的徽城领民来说,集市的作用其实不大。
想到一开始集市建筑出来时,外地商人三番五次打听铺子的事情,时梧觉得现在可以把铺子外租给外地商人了。
集市还得再修建一座。
另外她在面馆看到王婶的爹娘,忽然就有了开饭馆酒楼的想法。
外城集市里卖吃食的铺子就那么几家,还都是卖些早餐跟面之类的,她就想着能不能开家酒楼,发展一下饮食经济。
正好这开酒楼的人选她都有了,王家二老就听不错的。
王婶家里出名厨,酒楼里就得有个名厨坐镇。
想到这一茬,时梧脚下一拐就跑到王婶的面馆去了。
现在时间还没到中午,吃面的人寥寥无几,掀开布帘走进去,时梧就看到王婶跟她娘正坐在靠里的桌子,忙着算账。
看到时梧来了,王婶站起身笑道:“大人是要吃面吗?”
时梧摇摇头走上前坐下,“我不是来吃面的,我有事情找王婶。”
旁边的王婆子知道她身份有些惊讶,擦了擦手站起身,“那啥,你们有事就在这儿说吧,我去后头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