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秦云东还真是有顾虑,迟疑着没有答复。
汤维汉继续不紧不慢地说,临江市的发展在国内都已经有了影响力,这和秦云东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有关系。省里需要有这样的领军人物出现在领导班子,打破因循守旧的格局,带动省内的改革和经济不断发展。
“年底时,省里组织了督察组到各地监督整改,但是效果非常不理想,还引发新的问题和矛盾。这种运动式纠察不符合实际,省里必须寻找新的管理方式,不但要行之有效,还要长期化日常化,所以才会做出这个决定。”
汤维汉说完,审视着秦云东的反应。
“汤书记,我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能不能给我一些时间考虑一下。”
“我在电话里给你打过招呼,主要谈的就是这个事,过了年,全省的工作就要全面铺开,我们只能拿出只争朝夕的劲头迎接挑战,时间不等人啊。”
“汤书记的意思我明白,但我负责这一块原来是属于鲍乾清同志的职责,那他……”
“乾清同志年纪大了,精力和体力都不允许他负责太多的工作,你协助他做一部分工作,这是对他的爱护,也是对你的信任。”
汤维汉说的很含蓄,但意思已经很明确。
鲍乾清因为在整改和督察组出现的问题负有领导责任,分权就是对他工作失误的批评和惩戒。
“汤书记,我感谢领导的信任,但我能力有限,恐怕不合适协助乾清同志的工作。”
秦云东并不想牵扯太深,还是想集中精力做临江市的工作。
汤维护皱了皱眉,问:“那你觉得由吴凡尘协助乾清同志如何?”
秦云东一愣:“那就更不合适了。”
“所以嘛,云东同志,你就不要再推辞了,对你的任命,既是省里的决定,也是由上级审查后的决定,你还是好好执行吧。”
汤维汉不给秦云东继续犹豫的机会。
“我还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对你的任命不妨碍你在临江市的工作,也不会对临江市的支持政策有任何改变。第二,这也不意味着翻你和乾清同志的历史旧账。希望你能腾出精力,做好新的工作。”
汤维汉是在温柔叮嘱,如果没有原则性的大错误,鲍乾清依然是二把手的地位。
他虽然知道鲍乾清曾经多次打压过秦云东,但也希望秦云东放下个人恩怨,不要在工作上意气用事。
“维汉同志,这一点请你放心,我向来公私分明,也深知组织纪律的重要性。只要是正确的事,我会完全贯彻执行乾清同志的命令。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
秦云东这段话看似是在承诺不夹带个人情绪,准备和鲍乾清冰释前嫌,其实也是一种铺垫。
如果鲍乾清做了不该做的事,违反了组织原则,他还是会不配合,甚至会据理力争。
汤维汉当然能听出秦云东的真实用意,但他也可以接受。
“云东同志,我很欣赏你的才干和勇气,希望你进入班子后,能在2005年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