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你没上过战阵,眼前之战,很危险,不要说了,快带着家人走吧,往北走。”士卒看在眼里,飞快的答道。
说完,也不给男子再说话的机会,便和同袍出门,继续向着下一个目标而去。眼前的战斗,当真不适合寻常百姓参加。
地形熟?我们也挺熟,不需要眼前的年青男子去冒险。夜间的巷战,便是陷阵军士卒,也没有把握,能保证对方的安全。
等陷阵士卒离开,男子想了想,方才打开干粮袋看了一眼,内中是锅饼,还有着微微的热度,并散发着一股肉香。
那阵香气,令得二人不禁咽了一口口水,战力天下无双的定边军,在伙食方面一样是天下无双,说细一点,可能比战力差距更大。
“阿香,听他们的,我们往北边走,去宛城那里找三舅,宛城是叶将军治下,不会打仗,省的提心吊胆。”男子下了决定。
“听你的,我收拾一下。”女子闻言重重的点点头,揉着自己有点发麻的手腕和脚踝,环视屋中,眼光里带着不舍。
荆州之处,民生相较其他各州,算是好的了,原本时空之中,可称富足。但要知道,那个年代的民生富足,是什么概念?
能吃饱,或者说,吃个半饱饿不死,冬日不会冻死,就算好的生活了。并州幽州百姓的日子,放在别处,说天堂也不过分。
叶欢对先进的农业技术,是没有保留的,他眼中,只要是大汉,就没有敌我之分。都是大汉子民,要让所有百姓都能吃饱穿暖。
听上去简单,做起来却是极难,从边疆十六县到整个并州,叶欢花了足足七年时间,最偏僻的朔方郡才达到了温饱。
之后的几年,则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期,直到眼前,并州的亩产还在年年提升,且百姓种植的作物,也在每年增加。
别的州郡,也许能有北方传来的先进农耕知识,但至少缺乏先进的工具和经验。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世家的盘剥。
这是时代因素,就是叶欢,也只能加以改良而不能立刻改革。在并州,有叶家带头,很少有世家会在此处,违背大公子。
前提则是,他们在其他方面得到了更多的好处,这三瓜俩枣的,就未必看的上了。规矩一旦形成,便慢慢的推广开来。
因此即使是鱼米之乡的荆州,民生上,也不能与并州幽州相提并论。有了那些先进的经验,宛城这几年,亦是飞速发展。
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永远不会减少,人口不断流向北方的情况,这几年也一直在发生,亦是曹操要尽力阻止的。
和刘表是盟好,叶欢当然不会在此处引起对方的反感。但亦有不少的百姓,为了生计前往北方,年青夫妻的三舅就是。
他还算有一技之长,能为军中打造兵器,去年年前,男子就去过宛城一趟,原本就羡慕宛城的生活,只是本乡本土难舍。
现在,一切都顺理成章了,兵荒马乱,生命才是最为重要的。
这一点,别人想不到,徐庶早在开战之前就有所准备。他不但是谋臣,可以做军师,亦通政事,人口代表着什么?
在汉末,就代表着实力!且在叶欢治下,精壮的概念亦与别处有所不同,便是老弱妇孺,也能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似年青夫妻这般的,之前的战斗中,也没少出现,军中会有详细的安排,引导这些百姓,前往宛城,或是相邻州县。
一旦战事开启,对各地的行政官员而言,亦会进入战时模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接受流民,并靠一定侧程序加以甄别。
有着定边军强大的战力作为保障,叶欢在此做的十分之细。战争,一定会给寻常百姓带去苦难,他能做的,是将之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