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说读书人最是死要面子的。但是今时不同往日,陈江宇不要读书人,整个青州府本来读书人是非常珍贵的。
但是现在连工作都找不到。
陈江宇愿意找识字的,但是对于有功名在身的陈江宇并不是特别的感冒,对他们要求特别高,尤其录用他们是得陈江宇面试过以后才能批准的。
因为陈江宇深知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的道理,如果让那些狡猾奸诈同时又喜欢钻漏洞那些读书人混进自己的体系,会带坏一大批人。
有些读书人嘴上说的正义凛然,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没干好事,陈江宇是坚决不要那些人的。
由于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陈江宇也无法通过一两次面试,就看清楚一个人
所以他本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态度,基本上没有用多少,读书人做事。
这样一来青州府的读书人,那可就倒了大霉了,赚不到钱呀。
原来有个功名在身,还可以在村里,在县里教孩子们读读书,勉强能够维持生活。
但是现在外面打的屁股尿流,现在还读书有个蛋用啊,又不能再考科举了,下一次考科举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很明显青州王陈江宇他是不采取科举的那个体系的。
你可以说当父母的没有远见,但是很多的父母就是这么做的,现在不问科举,那他们就不用学那些四书五经,青州王陈江宇喜欢那些认识字,同时又会算数的,他们就要去学算数。
所以那一些只懂四书五经的,那就抓瞎了。
现在孩子学的是什么都学的是陈江宇编的那些教案,陈江宇自己也编不了太好的,也就搞了一些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当然弟子规这种东西以及女训陈江宇是肯定不会弄出来的。
不过陈江宇就算想弄他也不记得。
当然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陈江宇也不记得,但是这个东西好弄。
本来就是朗朗上口的东西,陈江宇记得其中的一些,所以直接往下面编就是了。
这本来就是一个启蒙的东西,又不是特别权威的东西,就是给孩子们认字编的朗朗上口押韵也是为了方便记忆。
就好像所谓的战国四大名将就是千字文里面的。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这就是千字文里面为了方便记忆,事实上春秋战国,厉害的将领多的是。
何止这三个,尤其廉颇,更是滥竽充数。
吴起,孙武,孙涓,伍员难道不比廉颇厉害?信陵君难道不行?
说到底也就是以讹传讹而已。
所以读书人很多,尤其那些思想比较僵化的就越来越穷。
过得非常不如意的读书人禁不住媒人的三寸不烂之舌,同意把女儿嫁给何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