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也非常高兴,他拼命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让无数文人才子陪伴在他们身边,不就是希望他们有出息吗?
文章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关怀,让曹操不禁深情地看了曹植一眼。
曹丕看到这一幕,急眼了,虽然他暂时赢得了胜利,但是位置还没有稳固。
现在曹植竟然取得了曹操的欢心,这可如何是好?
曹丕也想作文,可是他没有曹植的急思,仓促之间做出垃圾文章,曹操只会责备,不会欣赏。
而且有曹植的文章在前,曹丕再努力,也仅仅是持平罢了。
难道要认输?曹丕的好基友吴质连忙上前,附耳道:
“公子,不要整那些花里胡哨的,魏王是王,也是您的父亲,父亲出征,痛哭流涕即可。”
可以说,吴质相当于曹丕的智囊人物,起到固宠的作用。
吴质做人不怎么样,但他对于人性的掌握非常深厚。
曹丕泣不成声。
曹操回首,问道:“大丈夫,哭哭啼啼,成何体统?”
“父亲远征,孩儿不能陪伴,实乃不孝。”
曹操不禁回忆起出征之前,镜中的自己,头发花白。
话没有多说,然而谁都知道,魏王有感于曹丕公子的诚心。
相比之下,曹植落入了下乘。折腾了老半天,曹操才慢悠悠地抵达邺城。一路上感慨万千。其中也有试探刘可的意思。
刘可在铜雀台上,大宴诸侯。
曹操一登台,尤为惊人。自从财政吃紧,他一直节衣缩食,勉强度日。
可是,他并非是天生勤俭,而是逼不得已。
如果有机会,曹操一定会建无数的宫殿,与群臣共饮。
不,一个就够了。
铜雀台的恢宏大气,深深地震撼着曹操。
“东阳侯真是好雅兴。”
“若是孟德贤弟不嫌弃,可常来,古邺城属于魏地,配你这个魏王,最合适不过了。”刘可道。
说起这个,刘备就来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