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风起云涌,不过有刘可的镇压,一切都回归平静。
曹操所统治的司州、兖州、并州、凉州四地,没有外战,内乱却频繁出现。
朝廷不得不派遣夏侯渊、夏侯惇等大将镇压四方,尤其是西凉地区,叛乱更是反复。
羌人们不满朝廷,也就是曹操的统治,纷纷起兵。
在羌人中,韩遂、马超的威望最高,可惜都不为曹操所用。
就算曹操得到了帮助,也无济于事。因为他在凉州的所作所为,简直不给羌人活路。
只要是壮丁,都需要充军!曹操在凉州,一波一波地收割着韭菜,壮大自身。
羌人对曹操的认可度不高,当然会反。只是他们的反抗,并没有给曹操带来太大的压力。
往往造反才开始,或者仍在密谋中,就被曹操剿灭了。
曹操也知道,自己犯了众怒,但是他没有办法。
他需要足够的兵力!
汉人是统治的基础,万万不可动用暴击,羌人就倒霉了。
一切都因为司马懿的建议,全民皆兵,恢复战国时期的兵制。
士兵战时作战,闲时耕田。
这大大地违背了汉朝的募兵制度,但是乱世之中,谁管得了这么多?疯狂之下,还真让曹操组建起来六十万人的大军,恢复了往日的荣光。
这六十万大军,以地方为单位,每个地方设有两到五个营不等,每个营两万多名士兵,是曹操军的主力,可称呼“精锐”二字。
当然,如此横征暴敛下,断然不可能只有这六十万军队。
这六十万的兵力,是在排除了地方守军的基础上,组建的“主战兵团”。
换而言之,这六十万军队可以随意调动,不至于会令地方守卫陷于无法运转的窘迫,即随时可以用于征战的军队。
若是囊括朝廷所有的士卒,那么人数应该超过百万,但遗憾的是,这其中有四十余万兵丁属于是守卫军队,镇守四州之地。
他们分布在曹操统治下的大小城池、边防要塞,负责本地的治安、缉盗、城门关启等等,正常情况下几乎不会调动。
当然,曹操的主战兵团之所以也是分开驻扎,是因为他们平时也要种田的。
在农忙的时候,主战兵团需要帮忙,至于平时庄稼的维护,就交给了守军。
由于粮食的高产量,曹操倒是不用担心粮食不足的问题。
想到这里,曹操特别感谢刘可,若不是扬州推广了玉米、地瓜等新型粮食,曹操想要养这么多人,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