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将他的策论思想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关羽,道:“不管如何,徐州已经入了主公的法眼,想要独善其身,就必须做出贡献。”
说到这里,徐庶停顿了一下,观看关羽的神色,后者红着一张脸,看不出特别的表情。
徐庶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彼此合作。刘备反戈一击,刘可保全徐州。
“这件事我无法决定,我只是一名阶下囚罢了,请直接与我大哥商议。”关羽道。
他没有将路直接堵死,留有余地。
但是这不是徐庶想要的,他要做的,就是挖掘俘虏的价值,怎么可能让关羽含糊过去?
“你可以劝说刘备。”徐庶道。关羽沉默不语,没有打算说话。
徐庶等了一会儿,道:“主公待你如何?”
“东阳侯仁慈。”关羽机械地回答道,毕竟好酒好肉不是白吃的。
“我只是想找到一条扬州与徐州共存的路,非要鱼死网破吗?”徐庶感情真挚地道。
关羽不禁动容,只要东阳侯承诺,那么就不会反悔,徐州一定可以保全。
可是,他真的做不了决定,也不想做出任何事情影响刘备做决定。
“扬州百姓由贫困变成富庶,是通过他们勤劳的双手,而不是刀剑。扬州热爱和平,但是不会害怕战争。”徐庶道。
这一点,关羽表示认可。
“你知道扬州有多少百姓吗?”徐庶问道,“足足六百余万,青壮高达两百万。”听了徐庶的话,关羽这才知道,扬州是何等地强大。
黄巾之乱后各地灾荒,能够活下来的,基本上是青壮。再加上刘可不断地捕捉俘虏,他们服役过后,根本不想离开扬州。
所以两百万青壮有夸张的部分,但也不是太夸张。这个年代,青壮就代表着兵力。
拥兵两百万的扬州,难道不可怕吗?
就算徐庶不解释,关羽也知道,扬州之所以没有全民皆兵,抵抗得如此艰难,是因为东阳侯绝对不会让新兵上战场,更何况是没有经过训练的青壮呢。
然而,扬州的战争潜力,远远超过各路诸侯,盟军的败北只是时间问题。
徐庶正是想通过这方面说服关羽,让他配合,大家合作共赢。
“如果刘备合作,扬州十年内不踏足徐州。”徐庶道。
十年时间,足够扬州吞并益州与荆州,占据半壁江山。
可以说,为了说服关羽合作,徐庶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理念。
然而,关羽还是油盐不进,道:“你还是找我大哥商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