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怀才不遇的文士模样。

    “蔡夫子可愿意到扬州开设书院?薪酬好说,100金一月怎么样?”刘可道。

    然而,蔡邕却不领情,狠狠地甩了甩衣袖,道:“当年不告而别是老夫之过,本欲在此谢罪,如今遭此羞辱,就此两清!”

    羞辱?有本事你拿一个月一百金的薪水来羞辱我!

    来呀!

    刘可本想怼回去,却发现自己有点断章取义了。他追了上去,好奇道:

    “不告而别什么意思?”

    蔡邕脸色一滞,好像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刘可才七八岁,忘记了也很正常。

    王允把自己赶了出来,却接见一个年轻人。蔡邕当然好奇,于是打听起了刘可的身份,扬州人,官居扬州刺史,当听到其父刘有义的时候,顿时吃了一惊。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剧情。

    “刺史大人年岁几许?”蔡邕问道。既然对方要讲,刘可想要听,自然要配合。

    “二十五。”

    蔡邕叹息一声,这么年轻就是刺史了,不能比啊。他接着道:“成婚否?”

    刘可想了想,道:“小时候家父订过一门亲事,后来没有成,一直拖到今年,另订了亲。”

    蔡邕嘴角抽搐,满脸愧疚。二十五了还没有成婚,造的什么孽啊!

    “不瞒刺史大人,当日与令尊定亲的,正是老夫。”蔡邕道。

    其实刘可已经猜到了,不过穿越前的事他才懒得管。

    “定亲后,老夫就后悔了。书香门第,嫁女商贾名声不怎么好听。后来琰儿长大,更是极力反对,老夫……”蔡邕又叹了一口气。

    mmp!你倒是敢说,考虑过我的感受吗?“此事……定方并无怪罪伯父之意,不过,还望伯父能够修书一封,亲自和家父解释清楚。”刘可道。

    蔡邕不说,刘可肯定不知道这件事。如今他特意在这里说明白,倒是有几分胆气。

    而刘可邀请他到扬州也被拒绝了,攀龙附凤的心思还是很淡薄的。

    愧疚的意思的更浓。

    “刺史大人如此豁达,老夫自愧不如。不如到家中小聚,也好畅谈一番。”蔡邕邀请道。

    刘可想了想,也想见识一下才女蔡琰。

    蔡琰或许大家不清楚,蔡文姬一定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