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炮击!”
“Feuer!”
轰——!!
1913年8月20日,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德意志帝国海军对波罗的海沿岸的俄罗斯港口发动了突袭。
轰!轰隆!轰——!!
“装填榴弹!”
“全都给我轰碎!”
曾经是汉萨同盟的核心城市,同时也是俄罗斯帝国第五大城市的里加(Riga),在腓特烈级战列舰毫不留情的炮击下轰然崩塌。
停泊在里加港的几艘俄罗斯舰艇竭尽全力试图抵挡德意志帝国海军的猛烈进攻,但无异于以卵击石。
“中弹!中弹!”
“呃啊啊啊——!”
不出多久,他们连同被撕碎的战舰一起沉入了冰冷的海水之中。
“海因里希上将阁下,里加湾的战斗已基本完成。”
“很好,诸君,下一站——芬兰湾!”
“Jawohl!”
里加、派尔努、库雷萨雷——整个里加湾的港口无一幸免,被德国波罗的海舰队彻底摧毁。随后,舰队转舵,驶向俄罗斯帝国的门户——芬兰湾。
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雷瓦尔(Reval,即塔林的德语名)和赫尔辛基。
“德国舰队!德国舰队来了!”
“快撤离港口!”
雷瓦尔与赫尔辛基城内,惊恐的人们尖叫着四散奔逃,远方不断传来的炮火轰鸣,交织成了一曲令人绝望的哀歌。
“城市都燃起了大火,波罗的海舰队究竟在干什么!”
“难道那些家伙只知道保护彼得格勒,向拉斯普京献上妻女,却不管我们的死活?!”
当雷瓦尔与赫尔辛基在德国舰队的炮火中熊熊燃烧,爱沙尼亚人与芬兰人的愤怒不再仅仅针对侵略者,他们的怨恨直指无能的俄罗斯帝国与昏庸的沙皇。
既然他们根本不打算保护我们,我们又为何要甘愿屈服于俄罗斯的统治?
长期以来对俄罗斯压迫的不满,在芬兰与波罗的海三国各地迅速发酵。而察觉到局势愈发不妙的俄罗斯政府,也终于开始焦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