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庆元用身体护着雨雪,将手里提着的木匣托起来打开,匣子里衬着绒布,里面整齐地装着对讲机、应急灯和喊话器的电池,为防止磕碰,空隙里还塞着几团软布。他将电池取出来,蹲下身子仔细地把电池摆放到托盘的里侧。谢庆元是弓手出身,而弓是一种比较娇贵的兵器,平日里需要经常擦拭保养,防水防潮防蛀什么的,这样才能维持性能,是以他养成了爱惜装备的习惯,杨铭发给连队的对讲机等装备对他来讲更是珍若天物,自然也是格外爱惜了。
那段思段看到谢庆元这样小心翼翼的动作,心中不禁一动,暗道一声庆幸,立马脸上堆起笑对谢庆元说道:“谢连长,帮兄弟一个忙……”
谢庆元抬头不解地看着段思德,那段思德却上前一步亲热地拍着他的胳膊继续说道:“兄弟这边仓促之间没准备好盛放电池的器具,谢兄这匣子不错,能否借兄弟一用?等回去了兄弟一定还谢兄一个更好的!”
谢庆元略一迟疑,便点头应允了,将匣子递给段思德。段思德接过匣子,赶紧蹲下和谢庆元一起将地上托盘里的电池一一收捡到匣子里,那几块沾了雨滴的电池也用袖子擦拭干净了。
陆续收齐了各连送来的电池,段思德双手捧着木匣子,在门口喊一声报告,掀开帘门进了中军帐。
夜色已经降临了,中军帐里亮起了应急灯的白光,上首的行军桌旁,杨铭正和韵秋说着话。段思段恭谨地走上前,目光却一下子落到了韵秋的脸上。韵秋虽然穿着和杨铭款式类似的军服,但凹凸有致的身材和艳丽至极的面容,还是让段思德一眼就看出了她的女子身份。
这段思德也是个好色之徒,上次除夕联欢会冲上t台摸舞女的人中就有他,此时却是在杨铭面前,他又岂敢稍有表露,赶紧收回目光,向杨铭行了礼,便自个儿走到木架旁,将匣子搁到木架上打开,小心翼翼地取出电池装到充电器里。
杨铭看到段思德使用的木匣和小心翼翼的动作,心中不禁大感满意,对这位中军连副连长的印象又增添了几分好感。
事务都处理完了,杨铭心里又梳理了一遍,便提了应急灯搂着韵秋一起进到后帐。
“韵秋,你以前用过火绳枪和三眼铳没有?”杨铭拉韵秋在床边坐下问道。
“都用过,这些火器使用起来麻烦,射程不及弓箭远,威力也不大,还容易炸膛伤着自己,八旗军那边不太待见它们。”
“那就好。韵秋,我现在教你用步枪!”
韵秋心里一惊,杨铭的步枪威力她早就在情报里听说过。后金军和杨铭的第一次接触,便是乌赖那队近二百的人马被杨铭用步枪单枪匹马击溃的。
“很简单的,比那什么三眼铳、火绳枪容易多了。”
灯光下,杨铭拿着hk416步枪给韵秋手把手地讲解射击要领,枪这玩意用起来本来就不复杂,在美国十几岁的小姑娘麻利玩枪的多的是,韵秋很快就明白了用法。杨铭还嫌不够,将步枪拆开了又指导着韵秋装了一遍。
韵秋看着杨铭手中这支钢铁家伙拆解开来,摆着一床的零件,又一件件拼装起来,处处严丝合缝,重新组成了一支完整的步枪,心中不禁大为惊叹。
看着韵秋带着崇拜的眼神,杨铭决定炫一下技。
“韵秋,我是射击专家,看我的……”
杨铭关上了灯光,帐篷里顿时一片黑暗,只听一阵劈劈啪啪的声响,灯光再次被打开,不到十秒钟时间,杨铭手里的步枪就被拆解开了,各个部件井然有序地摆在床上。
没等韵秋从惊讶中反应过来,杨铭再次关上灯,又是一阵劈劈啪啪的声响,三十秒之内,灯光打开,一支完整的步枪出现在他手里。
这一手露出来,韵秋简直是震惊了,冷艳的脸上生起了红晕,凤眼圆睁地看着杨铭。
“其实也没什么,我还算慢的。”杨铭淡淡地说:“有人比我做的更快。韵秋,你只要多练练,也可以做到的。”
杨铭记得,中国军队的女兵蒙眼拆装95式步枪,最快的记录是20多秒。别的女子能做到,他相信韵秋也能做到。而且现代人也不能小看古代人,古人练的那些战术动作,其难度不比现代人小,只是用处不同罢了。据福建老旗人伊通甫1963年写的《光复前后福州旗营内情实录》,晚清时候的满清旗丁要练习“马上三枪”,就是在五百步长度的马道上,骑着马奔驰而过,途中要迅速地从腰间取出装有三钱火药的竹管,将火药灌入枪膛内,再从枪上取下通条塞入枪膛把火药捣实,将通条复位,继之扳开机柄,将引火帽戴在引火嘴上,然后举枪向左侧第一靶瞄准,待马跑到靶前位置即勾动扳机射击;如此重复动作,奔驰中连放三枪中三靶才算合格,这个练习难度可比分解结合步枪大多了。
这次出战杨铭携带了hk416步枪和m249机枪,两者的子弹是通用的,但机枪的使用难度比步枪大一些,既然韵秋过来了,他便决定将步枪给韵秋使用,自己去当机枪手。心意既决,杨铭不禁有些担心韵秋。
“韵秋,上了战场我们并肩作战,就要对你以前的自己人开火了,你做得到吗?若是你不愿意,那便算了,你跟在我身边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