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后来乾隆朝,这文字狱就更变本加厉了。乾隆在位六十年,发生文字狱一百三十余起,且都判罚极重。
既然皇太极一时还不能理解这文字狱的奥妙,杨铭也不想提醒他。
“承蒙大汗赠我厚礼,杨某投桃报李,也有小小礼物送给大汗。“杨铭取出包裹里准备的礼盒,策马上前几步。
双马交会,马上的两人近在咫尺,杨铭将礼盒递了过去。读书吧
皇太极淡淡地伸手接过,却是一个小小的首饰盒子。微微一笑,礼盒打开,只见锦缎之上,放置着一块皮质表带的天美时机械手表。
“哦?这小钟甚是精巧……”皇太极拿起手表端详着,颇有几分惊讶。
其实也就是价值一百多块美元的大路货,但在明代,却是无法想象的尖端科技。
“此物如何使用?“皇太极目光炯炯地看着杨铭,显然,他对这件礼物是很感兴趣的。
“很简单的,就是偶尔需要上发条和对时罢了……“杨铭知道皇太极会有此问,从怀中取出一本蓝色封面的书,”在下将使用方法书于纸上,大汗一看便知。“
杨铭翻开书页,取出夹着的一张a4纸,递给了皇太极。a4纸上画着图案并附有简短文字,说明怎么上发条,怎么对照日晷校时。
皇太极接过,稍一过目便即明白。他的目光落到了杨铭手中的蓝皮书上。
“农田水利秘籍?此是何书?“皇太极问道。
“哦,一本讲农事的书罢了。”杨铭一边说着,一边将书置入怀中。
“此书借朕一观。”皇太极平静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威严。
杨铭笑笑,将书递了过去。
皇太极接过书本,习惯性地从左往右翻,随便就一愣,皱皱眉头,将书倒过来,从右往左翻着看了起来。
很专注地看了几页,又前后翻了翻,皇太极招起头。
“此书甚妙……”皇太极复杂的目光盯着杨铭,“一米是多长?”
杨铭心中一凛。显然这书他是看进去了,书中所讲的农田水利具体事务,都可以摸索试验得出正解,但这度量衡是没办法准确得知的。
“现时一丈是三米二。“
“一公斤是多重?”皇太极又问道。
“一米是10分米,以长宽高均为1分米的方壶装清水,其水重便是一公斤。“
“此法甚妙、甚准。”皇太极第一次听到这种计量定义方法,颇觉有理。
“古人有买椟还珠,朕今亦效仿之……“皇太极微笑地说,”此书给朕,今年春耕正好用到。“
“至于小钟嘛,朕退还于你……“皇太极拿着手表似乎欲递过来,但是却又捏在手中赏玩着,颇有爱惜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