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的人要么没忍饥挨饿过,要么是熟读圣贤书的道德君子,没法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层。
文澜一提,逐渐有人反应过来。
江乘道:“别说快饿死,咱这地方,能吃饱饭还有人闲出屁来惹事呢!”
“是这个道理。”县令赞同,又对众人道:“虽然他们走了,但难保不会折回来,保险起见,再等一段时间恢复正常。另外,我听说外边的形势不大好,咱们这虽然偏远,但是也要早做准备,城防什么的都给我好好搞一搞,驻军还要震慑北方山戎,咱们不能全指望他们。”
江乘表示一会他就去和负责城防的同僚商议,其他人也表示会尽力配合。
敲门声响起。
一小吏进来,说有人来衙门报案,那人邻居家的一对老夫妇失踪了一天一夜,至今没见着人,他们担心出事就来县衙让县里帮着找找。
“邻居来报案?”孙长久起身问,“那家是就俩人全失踪了吗?”
“不是,说是还有个儿子,但在外边。”
“会不会是去找他们儿子了,邻居不知道?”
小吏回:“我问了,她说老太太眼神不太好,不会出门的,也是那家儿子托付她日常帮忙照看着些。”
“不管怎么说,先画像找人。”孙长久跟着小吏出去。
这边的人道别后也相继散去。
文澜离开县衙时,正路过门房,听见孙长久和报案人交涉。
为尽快寻人,还是要找到老夫妇的儿子,报案人说只知道这家儿子在县城北边的山里干活,挣得不少,但具体在哪干什么都不清楚。
文澜脚步顿了顿,北边山里…挣得多…不会这么巧吧?
“那人叫啥?”她探头去问。
“叫王双九。”孙长久疑惑地问:“二姑娘有眉目?”
文澜:“不敢说,我试试看。”
离开县衙后,她找到周氏食楼掌柜,让他马上安排人去北山问问有没有一个叫王双九的,正好趁着这趟,拿些重开食楼要用的粮食菜蔬回来。
办完事回家,总隐隐有种不安的感觉。
多年水深火热的生活磨出文澜对危险的嗅觉,可眼下风平浪静,她前后想了一遍,一对老夫妇失踪在这个节骨眼上确实巧合奇怪,但能对她产生什么威胁她怎么也没想出来。
同文遇讲了,小萝卜头抱着脑袋想了半天,也是摇头。
“我们对黎山的了解有限,我建议你去问问狗贼。”文遇道。
文澜很是赞同,而后她严肃道:“以后别叫狗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