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羡鱼与刘婶一道儿,拿了玉米粒去村庄里。
她这纯粹是去看热闹,林羡鱼小时候听妈妈讲过她们那一代,爆玉米花的故事。
同时,林羡鱼也很惊诧,在这古代居然还会有爆米花机了。
看来,古人的智慧不可小窥。
不过现代史载里就有记载,中国传统的爆米花起源可以上溯到了宋朝。
据说在新春来临之际,宋人用爆米花来卜知一年的吉凶,姑娘们则以此卜问自己的终身大事。
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宋人把饮食加入文化使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林羡鱼在现代里吃过不少的爆玉米花,可她还是第一次看见这实际操作,居然是在这古代。
只见一个铁槽里燃烧着木材,炉火上架着黑乎乎像一个罐子一样的爆米花机,师傅一边拉着风箱燃火,一边摇动着爆米花机。
看看火候差不多了,师傅把那爆米花机用麻袋裹住,防止烫手,拿放到地上。
然后师傅一拉,紧接着随着“嘭”的一声巨响。
一团白烟升腾而起,热腾腾香喷喷的爆米花便装满了口袋,诱人的香气让口水喷涌而出—
到了午时三刻,家家户户就开始祭龙了。
林羡鱼和娟儿,把爆玉米花(金豆)、龙须(面条)、龙鳞(烙成龙鳞状的煎饼),一一摆上院子当中的祭桌。
刘婶则将灶里的柴灰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
古人果然聪明,还知道可以利用草灰杀虫呢。
燃烧艾草熏屋子,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毋使为害。
同时,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这是要把龙给唤醒,佑一方平安。
水生则带着五儿去鲍里长家剃头了,民谚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之说。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
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
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
拜祭的时候,大人小孩还要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