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三看向报纸,挑选了一截内容,阅读了一遍。

    李向明点了点头,记录下他的信息,并对他说:

    “好的,我们会根据情况进行考虑。请你先在外面等候。”

    李向明面试的第二位村民是一个身材瘦削的青年,他穿着一件已经褪色的蓝布衣,手里紧紧握着一顶破旧的草帽。

    “你好,我叫赵小刚。”青年有些局促地站立着,声音略显腼腆。

    “别紧张,赵小刚。”李向明温和地说道,“告诉我,你在村里都做过哪些活?”

    赵小刚稳定了下情绪,回答说:“我在生产队里帮忙种地、除草,也干过一些修修补补的活儿。虽然没出过远门,但我肯学,不怕苦。”

    “很好。”李向明点头示意,他知道在这个时代,多数年轻人并没有外出务工的机会,都是在本乡本土辛勤劳作。

    “那你识不识字呢?”

    赵小刚点了点头:“我爹以前是村校的老师,他教我认了一些字。”

    李向明从桌上拿起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段简单的文字。他递给赵小刚:“能读出这段文字吗?”

    赵小刚接过纸条,嘴唇微动,缓缓念出了上面的文字。

    虽然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但每个字都念得准确无误。

    读完后,赵小刚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

    李向明满意地记录下了他的表现:“你做得不错,赵小刚。我们会考虑你的。”

    非常抱歉,我之前的回答中确实出现了错误。我会立即更正并提供一个符合要求的年轻村民的面试情景。

    继续面试,李向明面试的第八位村民是一个年轻的姑娘,她的身影纤细,长发简单地束在脑后,一双眼睛明亮而充满朝气。

    “你好,我叫李小梅。”

    她的声音清脆,带着几分青春的活力。

    “小梅,你在村里都做过哪些工作?”李向明问道。

    李小梅挺直了腰板,自信地回答:“我在生产队里帮忙种过地,也在村里的学校当代课老师。”

    李向明点头,他从桌上拿起一段文字,递给李小梅:“能读出这段文字吗?”

    李小梅接过纸张,迅速地扫了一眼,然后流畅地念出了上面的文字。她的声音清晰而富有节奏感。

    读完后,李小梅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李向明满意地记录下她的表现,随后让她离开现在外面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