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夜幕的降临,研究所的实验室内依旧灯火通明。李向明和技术员们围坐在实验台旁,他们的面前摆放着杂交小麦的样本和各种实验器具。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记录着时间的流逝,而他们却浑然不觉,全神贯注于手头的工作。
小刘,另一位技术员,正忙着整理一天的田间观察记录。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显然是在思考着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可行的育种策略。他不时地抬头与李向明交换意见,两人的讨论充满了建设性。
“李厂长,根据今天的观察,我认为我们应该重点关注那些在干旱条件下表现良好的杂交品种。”小刘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
李向明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赞许:“好主意,小刘。抗旱性是我们选择亲本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确保新品种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稳定生长。”
实验室的另一边,小陈正小心翼翼地将小麦种子放入培养皿中,准备进行发芽实验。
他的动作轻柔而细致,确保每一粒种子都能得到适当的水分和温度。
他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汗珠,但他似乎并未察觉,全神贯注于手中的工作。
“小陈,注意观察种子的发芽速度和幼苗的生长情况。”李向明提醒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严肃。
小陈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敬畏:“李厂长,我会小心记录每一个细节。”
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温暖地照耀在培养皿中的杂交小麦种子上。
李向明和技术员们静静地观察着,记录着种子发芽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第一天,种子开始吸收水分,变得饱满起来。它们的种皮逐渐变软,生命的迹象在悄然萌动。
技术员小陈轻轻地触摸着种子,感受着它们的变化,他的眉头微微皱起,充满了期待。
“李厂长,种子已经开始吸水膨胀了。”小陈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
李向明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赞许:“很好,小陈,继续观察,注意记录种子的变化。”
第二天,种子的种皮开始破裂,露出了嫩白色的胚根。
它们像是在努力挣脱束缚,向着土壤深处伸展。
小赵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培养皿的位置,确保每一粒种子都能得到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
“李厂长,胚根开始生长了。”小赵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惊喜。
李向明弯下腰,仔细观察着这些新生的胚根,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非常好,小赵,这是发芽的关键阶段,我们要确保它们的生长环境。”
第三天,小麦种子的胚芽开始破土而出,它们嫩绿而脆弱,却充满了生命力。
小陈和小赵围在培养皿旁,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记录着胚芽的生长情况。
“李厂长,胚芽开始出土了。”小陈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
李向明站起身,他的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笑容:“很好,同志们,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观察胚芽的生长,确保它们能够健康发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杂交小麦的幼苗逐渐长大,它们的叶片逐渐展开,展现出了杂交品种的独特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