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员们忙碌的同时,李向明的目光在田间扫过,他在心中默默地规划着接下来的研究计划。他想象着这些小麦在实验室中接受基因测试的场景,以及如何将这些优秀的遗传特性与其他品种结合,创造出新的杂交小麦。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创新的光芒,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他知道,这个过程可能会充满挑战,但他也相信,只要他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夕阳的余晖洒在田间,给小麦田镀上了一层金色。李向明和技术员们收拾好工具,准备返回研究所。他们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尽管疲惫,但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同志们,今天大家辛苦了。”李向明的声音在田间回荡,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技术员,眼神中充满了赞许和感激。
技术员们纷纷回应,他们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豪和满足。一位年长的工人走到李向明身边,他的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李厂长,您太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李向明微笑着拍了拍老工人的肩膀,他的动作中透露出一种亲切和尊重:“每个人的努力都很重要,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就。”
夕阳西下,李向明和技术员们带着一天的收获,踏上了回研究所的路。
李向明的脑海中不断回响着那些优秀小麦的样子,他知道,这将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第二天,李向明和技术员们早早地来到了试验田。他们的目标是寻找那些具有高产潜力、优良遗传特性的小麦品种,作为培育杂交小麦的种子。他们依靠传统的农业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小麦的生长状况、抗病性、成熟期等性状来选择优秀的小麦品种。
阳光洒在李向明的肩上,他的脚步在田间稳健而有力。他的目光像鹰一样锐利,扫过一望无际的麦田,寻找着那些可能隐藏在普通小麦中的优良品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科学的尊重,每一个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李向明缓缓蹲下身子,他的手指轻轻地拂过麦穗,如同抚摸着婴儿的肌肤。他的动作温柔而细致,生怕打扰到这些正在生长的作物。他仔细地观察着麦穗的形状和颜色,寻找着那些可能预示着高产和优良品质的特征。
他捏起一粒麦粒,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压,感受着麦粒的硬度和饱满度。他的眉头微微皱起,这是他评估小麦品质时的自然反应。麦粒在他的指间破裂,露出了里面淡黄色的内瓤,这是成熟和健康的标志。
接着,李向明检查麦秆的弹性,他轻轻地弯曲麦秆,感受着它在手中的反馈。一个好的麦秆应该有足够的弹性,能够在风雨中保持直立,同时在收割时容易折断,方便收获。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满意,这株小麦的麦秆既结实又有弹性,是一个理想的候选品种。
他继续前行,每一步都踏得稳健,每一次蹲下都是对小麦的一次深入检查。他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汗珠,但他似乎并未察觉,全神贯注于寻找那些能够为杂交小麦培育计划带来突破的小麦品种。
“注意观察这些小麦的抗病性,这是我们选择亲本的关键指标。”
李向明的目光在广阔的麦田中巡视,他的表情专注而严肃,声音中透露出对工作的严谨态度。
他的话语在田间回荡,每一位技术员都能感受到他话语中的分量。
技术员们认真地点了点头,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任务的理解和重视。
他们分散在田间,蹲在每一株小麦前,目光如同搜寻者一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们的手上戴着粗布手套,沾满了新鲜的泥土,但动作依然轻柔而细致,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小陈是其中一位技术员,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小麦的叶片上,寻找着可能的病害迹象。
他轻轻地翻开一片叶片,仔细观察着叶脉和叶肉,寻找那些细微的斑点或是变色,这些可能是病害侵袭的征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因为他知道,这些小麦的抗病性将直接影响到杂交小麦的成功率。
另一位技术员,小刘,正用放大镜检查小麦的茎秆。
他的动作小心翼翼,不时地调整放大镜的角度,以便更好地观察茎秆上可能出现的微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