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谋士需洞察时局,审时度势,在君主犹豫不决之际,献计献策,助其拨云见日,做出正确抉择;又要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或拉拢盟友,壮大己方阵营,或巧用计谋,分化瓦解敌方势力。再者,还要在行军打仗之时,料敌于先,或者扭转败局,总之,谋士要尽可能的为君主分忧。”
刘贤点了点头,“说的很好,其实,我把谋士分成四类,一类谋事,二类谋己,三类谋国,四类谋人。”
“哦?”这个回答,让鲁肃觉得有些惊讶。他虽然对刘贤强留自己的做法不满,但除此之外,鲁肃还是很欣赏刘贤的智谋与才情。
“谋事,顾名思义,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麻烦,解决麻烦。这类谋士,专注于应对当下的困境,凭借自己的智慧,为君主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刘贤微微顿了顿,端起酒杯,轻抿一口,接着说道:“谋己,这种人私心就比较重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先想着自己。要么不愿意出力,害怕承担风险,遇事推诿退缩;要么一门心思地想捞取更多的好处,追逐高官厚禄,甚至不惜排斥异己,算计或者出卖别人。总之,这类谋士的出发点,始终把他们自己放在首位,全然不顾大局与长远利益。”
“谋国,这样的人,善于从大局出发,他们高瞻远瞩,极具远见。但同样的,这样的人实在是可遇不可求,凤毛麟角。”
鲁肃细细品味,不由得缓缓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思索之色:“你这说法虽然新奇,倒也有几分道理。”
在这乱世之中,谋士如云,可真正能做到谋国者,又有几人?鲁肃心中暗自感叹,不禁陷入了沉思。
随后,鲁肃目光直直地投向刘贤,带着几分探寻,“那你属于哪一类呢?”
刘贤端着酒杯,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不紧不慢地说道:“其实,我更喜欢谋人。”
鲁肃似有所悟,点头道:“看来你很擅长洞悉人心!”
“不要想的那么复杂,简而言之,我想让自己人变得更好,而让我的敌人,处境变得更糟!”
他的语气平和,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说着,刘贤再次看向鲁肃,目光诚挚而略带几分期待:“比如你是我的好友,我怎么能忍心让你去投奔孙策呢?且不说当下这乱世局势不明,单论孙策其人,他已有取死之相,恐怕他连一年都活不了了。”
这话犹如一道惊雷,在鲁肃耳边轰然炸响,震得他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
上一次,刘贤还仅仅是根据孙策的性情,断言他日后会被小人所害,虽说令人心惊,可毕竟没有确切的时限。
然而这一次,刘贤竟直接连期限都说了出来,这让鲁肃感到极为吃惊。
刘贤笑了笑,神色间透着几分自信与从容:“你不妨留在淮南,多等一等,看一看。”
就在这时,有人急匆匆地从外面走了进来,随即单膝跪地,高声禀报:“报,江东传来消息,孙策要偷袭许都!”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这个消息无疑带来了不小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