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九娘对着孙氏极为友好道:“我们都知道李夫人的来意,可巧刚刚太妃身子好了许多,说让李夫人过去,大家谈一谈,若能将事情尽早定下来就好了,毕竟我们太妃也听人说过贵府公子的为人也极是好。”
不论外头说李琇呈为人如何,可在孙氏的眼中,自己的儿子自是千好万好,可如今温怀瑜在她的眼中却是有‘污点’的,辛九娘这样说,越发的让孙氏觉得“这太妃莫不是打着糊弄我的心思,要不然也不用这么着急就将事情给定下来,定然是怕等我知晓了星月郡主的污点便不要了他们家的女儿”。
这样一想,更越发的肯定了不能让这样的女孩嫁给她的儿子。
可是这辛九娘这般热情的模样,多半就代表了太妃的想法,孙氏想自己到时候总不能就直接驳斥吧?
辛九娘道:“李夫人还在等些什么,还不快快随我去见太妃。”
李夫人不情不愿的应了一声,这才去到了元太妃的跟前。
元太妃待客格外的友好与客气,待李夫人一进门就让人上了茶来,又说:“想当年老身还未离京的时候倒还见过你,你不过才嫁到李家,继室多艰辛,还曾到公众同老身诉苦,如今却也已为人母了。”
对着元太妃,李夫人的那些个眼高于顶尽数没了,毕竟先帝一生也仅一后一妃两个女人,元太妃当年在后宫中的地位是除了李太后最尊贵的,更兼之李太后寂寞,同元太妃还不像别的帝王的后宫那般,竟是坐起了朋友。因有李太后对元太妃示好在前,李家一众人对元太妃也是非常尊敬。
孙氏道:“那都是陈年往事了,难为太妃还记得。”
元太妃又问:“对了,太后老姐姐最近的身子怎么样了,好多年没见,只每每传于信封,倒是怪想的。”
“太后身子骨硬朗,就是有些想念太妃。”孙氏有些把握不住太妃的意思,也不敢贸于提起这求亲一事。
就这般面上客套了一会儿,元太妃见了孙氏不提,自己反倒是主动提了出来,“我知晓你们过来的用意,是为了结儿女亲家,左右我们两家素来关系就好,将怀瑜给嫁过去也不怕受欺负,你道是如何?”
温怀瑜听着太妃说这,就想上前来拒绝,却被辛九娘紧紧的攥住了手腕。那孙氏尴尬的笑笑。
“我今儿过来,一是看望太妃,二就是如太妃所说,想同王府结亲,太后说王府如今继室所出的女儿脾性甚好,想来就是太妃口中的怀瑜了吧?”
王妃继室所出的怀瑜?
温怀瑜在旁忍不住发愣。
小陈氏忍不住沾沾自喜。
不过其余人都不觉得惊讶,太妃淡淡道:“你是记错了吧,如今我们这位王妃所说的乃是三姑娘怀婉,二姑娘怀瑜乃是郡主。”
“所以,其实你们李家看中的是怀婉而不是怀瑜?”
孙氏觉得有些尴尬,但还是应道说:“也是当初我们说的不太明白,都道是看中的端王府的姑娘,却没说是哪个姑娘,竟让太妃给误会了,不过确实是三姑娘而非郡主。”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说的,元太妃对孙氏就有些冷淡说:“既然你们看中的是我们府上的三姑娘,这不,怀婉的生母就在那儿,你们自去说就好了,也没的耽误老身的功夫。”
孙氏自知自己使的小把戏不能瞒得过太妃,见太妃这个态度倒觉得正常,心中也庆幸太妃没有继续追究下去,她的儿子总算不用娶这么个郡主了。
至于温怀婉——孙氏当然也没打算让李琇呈就这样娶了王府的三姑娘,只是刚刚她们过来的时候,孙氏正为如何在太妃跟前推拒郡主而为难。
却是小陈氏看出了她的心思,于是道:“这有什么好为难的,当初李家给我们太妃的信函中也只说了要求娶王府的姑娘,却没说是几姑娘,李夫人倒不如推拒说是我们三姑娘,放心,我这人好说话,过后李夫人若是不想结下这门亲事,我大可以不将她认下。”于是才有了孙氏刚刚那一番说辞。
可刚待孙氏悄悄的在心中松了一口气,元太妃却说了句话,让她的那些小算盘尽数给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