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咱们不跟他一般见识。”萧冬鸽说道,“你和小雅都是学生,我担心他给你们穿小鞋。”

    岳父岳母对此事表达了强烈愤慨,却建议女婿忍气吞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韩林喝一口糖水,大马金刀坐在太师椅上,皱着眉头盯着孙女婿。

    王振华问他,“换作是你,你会像我一样折腾吗?”

    韩林轻轻摇头。

    王振华再问,“你会认为我是瞎折腾吗?”

    韩林轻轻摇头。

    王振华问,“为啥?”

    韩林轻叹一声,“这就是咱俩的区别,我遇事能忍,你遇事不能忍。忍也是一辈子,不忍也是一辈子,我虽然怕事,但我佩服遇事不怕事的人。”

    听到这话,王振华心里舒服很多。

    片刻,韩林又道,“孩子,你比我强多了,也比你的岳父岳母强多了。”

    王振华一阵感动,有老爷子这句话,就算碰得灰头土脸也值了。

    二,改变发型。

    王振华离开韩家,坐公共汽车离开四九城,跑了五六十公里,来到延庆县国营理发店。

    以前是三七开的偏分头,他发现北理工的男生都是平头,看起来干净利索。

    他给理发师傅一张理发票和一毛钱,把偏分头换成平头,对着镜子一看,竟然不认识镜子里的自己。

    不认识就对了,现在的王振华已经不是过去的猎人,而是准备考大学的知识分子。

    三,说服老妈同意他辞职。

    延庆县也有夜校扫盲班,目的是教没文化的人写自己的名字。

    夜校的本质是白天参加工作,夜里学习文化知识,但是北理工夜校在四九城,距离延庆县六十公里。

    王振华回到家,把夜校学生证交给老妈,“我要辞职考大学,您支持我吗?”

    他是鸭鸭服装厂的采购员,月薪三十元,粮票三十斤,跟老妈一起可以轻松养家。

    如果辞职,不仅没有了工资,也会失去每个月三十斤的粮票。

    因为他的户籍还在小王村,粮票是服装厂给的,不是延庆县粮食局给的。

    以后脱产上学,压力全在老娘身上,一家四口要靠老娘的工资生活,他还要吃家人们的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