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供销社,王振华花三块钱买一口大水缸,众人合力抬到架子车上。
接着又来到粮店,把四百五十斤粮票和六十三元交给售货员。
“同志你好,我买四百五十斤粳米。”韩英杰亮出皮鞋厂工作证。
粳米还是0.14元每斤。
售货员摇头,“店里粳米不多了,只能给你四百斤。”
她指着身后的一排粮袋子,说道,“工人同志,你可以买高粱面,棒子面。”
韩英杰斜眼看王振华,笑着道,“售货员同志,我们工厂只要粳米。”
售货员摇头,“就剩五百斤米,你一下子买这么多,别人怎么买?”
这时,售货员孙爱华从后门走进柜台。
她看见王振华,笑着招招手,“振华同志,你好。”
“爱华同志,你也好。”王振华说道,“我陪鞋厂的朋友买四百五十斤粳米,这小同志只卖四百斤。”
“爱华姐,主任说下个月的粳米减半,让咱们掺着杂粮卖。”售货员李红英急忙解释。
王振华轻皱眉头,传说中的四三三模式就要来了吗?
以后一斤粮票只能买四两粳米+其他杂粮?
“红英,我来处理,你刚才不是说去厕所吗?”孙爱华说道。
李红英一愣,我从没说过去厕所啊。
“去吧。”孙爱华语气生硬,脸也不笑了。
李红英突然明白,急忙从后门去后院。
“振华,下不为例,领导确实要求细粮、粗粮掺着卖。”孙爱华微微一笑,快速清点粮票和钱。
“谢谢你。”王振华点点头。
上次孙爱华悄悄用鸡蛋票换他的油票,这是投桃报李。
良久后,四百五十斤大米装满四个布袋。
哥俩把两袋子扛到车上,王振华又跟孙爱华聊几句,转身离开了粮油店。
“振华,幸亏你有朋友在这上班,否则……”
“英杰哥,这话可不能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