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墨轻香小说>仙侠修真>黄粱 > 第220章 使
    二叔公要求她也这么做。

    黄清若将他的“爱徒”这个身份,作为自己的职业,所以老板交待的任务,她照办。

    但她的性格缘故,她写的私人日记,和她的工作日记,区别不大。

    这点“不大”的区别,还是因为她的私人日记,二叔公定期要翻阅的,所以她为了应对二叔公的翻阅,刻意做出了一点区别。

    否则她的工作日记和她的私人日记,是会一模一样的。

    当然,由于区别不大,二叔公其实不太满意。

    曾经二叔公还拿他年轻时的私人工作日记给她看过。

    后来二叔公也深知她性格如此,非要她照他的样子做改变,没办法,也就作罢。

    黄清若出去意国进修的两年,二叔公的事情又交给了博物院里给他安排的助理去办。

    二叔公对新助理是有意见的,新助理虽然也是博物院里的老员工了,但二叔公就是觉得不如黄清若了解他的习惯。

    黄清若提出过,她可以挤出课余的时间,远程帮他整理工作笔记。

    二叔公又考虑她课业繁忙,不希望再给她增加负担,所以还是让黄清若专注学习。

    黄清若对于这两年二叔公的工作笔记,在前段时间重回博物院工作之前,也就没见过了。当然,虽然没见过,平时二叔公也会跟她聊到。

    并且聊的方式也基本和二叔公写下的私人日记一样——这是黄清若在翻阅这两年,二叔公的私人工作日记时,确认的。

    而通过翻阅这两年的私人工作日记,黄清若发现,真的有一点东西,是二叔公既没有写在工作笔记里也没有跟她在电话中提过的内容。

    譬如,二叔公在去年某一天的日记里提到,观音像暗格里发现的那些残片,他的最新猜测是,曾经做佛事、佛法留下的瓷器。

    但也就这么一点点的有价值的内容。

    说实话,比起二叔公年轻时的日记,随着年纪渐长,二叔公在日记里的话越来越少、越来越简略,也越来越高深莫测。

    年轻时二叔公的日记,完全可以通过其中的文字,看到一个活泼的、对文物无限热爱的年轻男人的形象。

    越是年轻的二叔公,日记越详细,事无巨细地写,连自己的情绪都一一记录,无论工作顺利时的兴奋激动还是工作艰难无进展时的沮丧失望。

    ——当年二叔公给她看的就是他年轻时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日记,留给黄清若的印象。

    再多的,黄清若也没看了。

    所以现在放在黄清若面前的、由蒙汝菡从小房间里搬出来的二叔公的工作日记,绝大多数,黄清若也第一次见。

    她根据梁京白之前告诉她的时间,找出差不多文婴大师前往樱花国参学的那一年的日记。

    翻了好一会儿,黄清若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