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学宫。

    赵翰一言。

    引起了众人侧目。

    甚至李斯,此刻在一番细细品味后,也都大为吃惊。

    好一段时间后才反应过来,问道,“翰儿,你这说法,何以见得!?”

    此刻,赵翰笑了笑,“回老师,天下之道,绝非一法可为,诸子百家皆有其优点,真正的帝王之道,应该是融合百家的百姓之术!”

    “严刑峻法,固然可以培养一个纪律森严的国度,一个军力强大的铁军,一个热血激昂的民族,然,当有一天,外部矛盾消失,太过的严刑峻法,只会压抑本国的生产,压抑百姓,让百姓苦不堪言……”

    在这一个说法上。

    赵翰并未深入。

    因为有些东西是历史发展规律。

    这总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就例如秦国,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法制,然,秦国又之所以会被秦末乱世农民军推翻,这也是因为法制……

    所以在后世的史书中。

    有这样的一个说法。

    秦国成也商鞅,败也商鞅!

    正如后世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秦国法制是可以。

    但,法治之后必须有人推行仁冶,而原本秦国选的是扶苏,让扶苏来建设秦国,谁想?胡亥扶苏窃取了秦国,最终导致秦国仅二世而亡!

    ……

    “好好好……”

    “这个观点很好!”

    “但有待商议!”

    今日一课,再度让李斯见到了赵翰的大才。

    甚至,李斯有时候觉得自己都无法教学赵翰了,因为赵翰已有了一套完整的时局观、天下观、大局观,而这三观,有时候是李斯都自叹不如的。

    “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