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放晴,刘清荷虽未拿到工钱,但心情却因这变好的天气而愉悦了不少。

    趁着时间还早,刘清荷想着去一趟王家村找王大嫂。

    王大嫂家的阿旺刚生下一窝狗崽,她答应给刘清荷送一只,刘清荷也一直想养只狗看门,便也高兴地领了王大嫂的情。

    那集市离王家村不远,刘清荷和半夏来到了王家村时,王大嫂正在院子里晾晒着菜干。

    “王大嫂,这些鸡蛋给小宝补补身子吧。”因着是要来抱养一只小狗的,所以刘清荷总要送些东西给王大嫂,她在路上买了些新鲜的鸡蛋,而刚好王大嫂的儿子小宝正是念书的时候,此时送些鸡蛋给她也正是合适。

    王大嫂一看刘清荷竟拿了鸡蛋送她,便忙道客气了,因着那些狗崽也不值钱,送给刘清荷就是了,所以她是压根没想到对方竟还送礼。

    “刘姑娘快来进屋喝杯茶吧。”

    把刘清荷和半夏迎进屋后,王大嫂又笑道,“你先坐一会儿,我把那窝狗崽拿回来,你随便挑。”话落,她以围裙擦了擦手,便走了出去。

    刘清荷微笑点头,她等了好一会儿,有人火急火燎地进来了,却不是王家大嫂。

    这人一看屋里有人,还是穿得如此整洁端庄,一看不似乡里人的刘荷清便着实愣了一下,之后便是因着拘谨竟是干笑着不敢说话了。

    刘荷清微笑起身与这名婶子打招呼,“婶子可是来找王大嫂?”

    “啊对,我是来找王家媳妇的,她…不在?”院里不见人,屋里也不见人,而刘荷清这面生的人却在。

    “她刚出去了,婶子先坐会儿,王大嫂应该快回来了。”

    “不了不了,我还有事呢就不等了…姑娘,若王家媳妇回来,你就告诉他宋大善人回府了,他男人就在宋府当差,怕是好几日都不能回来了。”

    刘清荷听的真切,却并不知这婶子口中的宋大善人是谁,直到等王大嫂回来了,刘清荷见这放在地上乱爬的小狗崽后,心里欢喜之余也不忘和对方提起这事。

    “王大嫂,刚才有一位婶子过来找你,她让我转告你,说是...宋大善人回来了,王大哥可能要好些日子不能归家。”

    王大嫂一听,竟是相当高兴。“是大善人回乡了!想来也是啊,这大善人年纪大了,自然是要回来养老的。”

    “这位宋大善人是谁?”刘清荷有些好奇,便多问了句。

    王大嫂知道这刘清荷是刚搬来这里不久,也就耐心地与她娓娓道来。

    宋大善人,名尹,字佑之,临安人士,官至内阁首辅,如今年近古稀,自知身体抱恙,遂向朝廷请辞还乡。他平生乐善好施,又出钱建造私塾,而且每逢天灾,他必开仓放粮,施粥赠药。王大嫂对此可是满口称赞,刘清荷听到这里,也觉这宋尹果然不愧是善人之名。

    “能在宋府做事,也实在是幸运,我那二妹也去那府上干活,工钱给的多,做的也安心,听说那府里的主子们也个个善心待人的。”

    刘清荷其实早早就选好了一只灰粽色的小狗,只是禁不住王大嫂的喋喋不休,她也不好打断对方,也就静静地一直这般听着,直到窗外夕阳西下。

    “你看,我这一说啊就没停,不会耽误姑娘的事吧?”王大嫂有些抱歉笑道。

    刘清荷轻轻摇头,“我也没什么事,今日谢谢王大嫂了,往后这养狗的问题,还需多向你赐教。”

    “赐教啥呀,养狗容易的很,不要忘记喂它就行。”见刘清荷如此郑重向她施礼道谢,王大嫂自觉果然是大家闺秀,也是她这些村姑不可比的,也就忙起身边送她边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