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高?”方亭序好奇。

      胡天养咽下嘴里的鸡蛋,仔细想想,得出个结论。

      跟他差不多。

      用过早饭,来到常德路旧货街。

      这里类似于燕京的潘家园,一开始都是些民间人自发性组织在这里摆摊卖货,到后来逐渐形成规模,也就形成个不成文的规定,在尚海但凡是干这行的,基本上都在这里摆摊,颇有名气。

      80年代的旧货街和其他街道比起来,仿佛还是停留在上个时代,破旧的矮房,到处堆集货杂物的墙根,纷乱无章的电线在头顶交叉,街边停了不少自行车,有戴红袖章的老大爷专人看管,不少老头扎堆挤在某个角落,悠闲晒着太阳,似乎在思考人生的真谛。

      再往前走拐个弯,连绵不绝的摊位正式映入眼帘。

      稍微有钱的人还会在两侧街面上租个房子,挂上各种牌匾。

      “古韵阁”,“遗风斋”,“藏宝阁”……

      反正看上去都很有历史感。

      “方总,好多外国人啊!”站在身后的胡天生忍不住吐槽。

      方亭序笑着点点头。

      就当下这个年代的古玩行业来讲,外国人占比很大,没办法,谁叫人家有钱呢。

      这帮人已经吃喝不愁,开始追求其他形式上的满足。

      就拿字画来说,这帮人可谓是挥金如土,甚至是丧心病狂,一幅几十元,几百元的平庸之作,被老板随便加个“0”就能卖给外国人,即便如此,外国买家依然像是爆米花一样,炸的满天都是。

      更不用说是那些已经去世或者风烛残年的名家画,外国人趋之若鹜,在所不惜。

      对于他们而言,几千神州币换算成美元也就是几百而已,能够出国旅游的自然是发达国家的富裕资本家,区区几百美元连根毛都算不上。

      因此也滋生专门造假画的行业,富了不少人。

      当然也不要以为这些人都是傻瓜。

      他们已经大肆抢购的行为主打一个广撒网,多捞鱼。

      几十幅假画没关系,只要能买到一副真迹就值。

      这些人都是趁着神州画还未升值拼命抢购,然后再过几十年在后面多加几个“0”自然有人购买。

      国内很多名画,比如唐伯虎的《春风酒盏图》,八大山人的《花鸟册》,吴冠中的《高昌遗址》等名迹,都是在这个年代流落海外。

      这个中滋味,唯有自知。

      方亭序一边走一边看,看到喜欢的就随手买下,今天身边没有像老吴叔这样的专业人士,只能靠自己的水平尽量挑,反正这玩意也图个乐呵,不然还真的想把全国的古董收拢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