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欢的信纸上,虽然透露出,很多的不适应和疲惫。但是,更多的是在诉说,她初为人母的喜悦与骄傲。
而文氏这封信,就是诉苦的:说婆婆回营州之后,侯府里的幺蛾子,一波接一波,来来往往,就没停过。
三天两头的,打着伺候大爷的幌子,往府里送人。
文氏是按婆婆的吩咐应对的,一个都不让进门。理由是:“我婆婆说了,大爷身边用什么人,我婆婆说了算。我婆婆要是不同意,我可不敢留。”
文氏的这番说词,把侯府里的,那几个女人气的都肝儿疼。
文氏无论是作为孙媳妇儿,还是作为侄媳妇儿,这话说的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作为一个媳妇儿,人家咋能,越过嫡嫡亲的婆婆,听你们这些人的?这不是还差一层(不定几层)的关系。
信里最后还说:婆婆临走的时候交代过的,侯府里不管出啥道道,让他们打着婆婆的旗号,就是不同意。
谢氏嘱咐他们,啥事儿都往她身上推,这个恶人,谢氏来做。
有了婆婆的吩咐,文氏觉得他们的日子轻松多了。
谈古论今,能遇见谢氏这样的婆婆,是文氏的福气。
又一场秋雨,如期而至,天气越来越冷,微凉也不敢再开窗。
母子三个,都穿上了夹袄,坐在堂屋里看雨。
可是这雨下的有点儿漫长,就算大人都觉得有些无趣,何况是两个孩子。
乖宝知道出去无望,就开始缠着娘亲讲故事。
微凉翻遍了记忆中,所有的,儿童故事,觉得今天还是给他们讲“勇敢的锡兵”。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一个地方,住着二十五个锡兵,他们是兄弟。
因为他们的原料,全是来自于一把破旧不堪的锡汤勺。
他们英姿挺拔,肩上扛着毛瑟枪,双眼直视前方。
他们的制服光鲜亮丽:上身是红色的,下身则是深蓝色的。
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锡兵!
……
微凉的声音很好听,字里行间带着独有的味道。不仅乖宝和平安听的入神,就是翠衣和青梅,也听的津津有味儿,更别说是闻讯而来的小虎几个。
这场秋雨真的很凉,沈重言看铺子里没有什么事儿,就带着长河长海,早早的赶了回来。
靠近院子,他就觉得奇怪,今个儿,咋没听见乖宝和平安的玩闹声音。难道他们在松院,还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