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无忌食指大动,也不怕温度太烫,连忙将这碗文心汤吃下肚。
服食神通运转,瞬间宋无忌便陷入到了幻境之中。
幻境中,宋无忌变成孙秀才。
孙家是西山脚下的农民,从爷爷一辈,就开始卖苦力,勤俭持家,耕作开荒,冬日空闲的时候就去府城做工,往往过年都不在家里吃饭,只到春耕前才赶回来。
如此这般,到死的时候,给后代留下了三间大瓦房,二十亩地。
孙山的父亲继承了爷爷勤快努力,但日子却过得并不轻松,随着老皇帝驾崩,新皇帝上位,朝廷的赋税越来越多,徭役越来越重。
原先孙山的爷爷冬天的时候,还要去府城做工,现在冬天的时候,新来的县令只会征招徭役,开荒、修沟渠、修桥。
徭役是不管饭的,要自带干粮,要自带衣裳,被子,期间家人甚至不能探视,很是辛苦。
有的人服一场徭役往往回来就要大病一场,有的人服徭役甚至直接死在那里。
孙山的老爹,在一次服完徭役后,吃了一同村亲戚的“秀才酒”,知道当了秀才后,能免四十亩田的田赋,可以免家中3个男丁的徭役,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回来后,便拍了板子,便决定让孙山读书,就算读不出名堂,去府城做活,认识字,会算账,总比做农民要好。
六岁,孙山跋涉五里路去上郑家村老童生的私塾,一年要二两银子的束脩,要自己买笔墨纸砚,买纸贵,就找来石板,沾了水在石板上写,写完了用手巾擦干,就又可以写了。
十岁,郑夫子言说,继续在这个私塾读书会耽误他,于是介绍到了县中李秀才的私塾。
十二岁考中童生,进入县学读书。
十五岁考秀才没考过,白白耗费了将近20两的赶考费,住宿费,让孙山如坐针毡。
中农之家,并不算富裕,但孙山没有放弃,十八岁又考了一次,这回考上了,同年和老师李秀才的孙女儿成婚。
只是再考举人时,便后继乏力了,白费了八十两银子经历一次乡试后,孙山明白自己不足,便出乡游学,要考入书院读书。
这次妖魔大变前夕,正是孙山游学回来,打算过完年后,便再考一次。
吕教谕也是举人出身,看过他的文章,认为已经老道,若没有运气问题的话,大概率是可以考上的。
孙秀才想的是,家里人供自己读书,花费了三代积蓄,想的是妻子同自己一起受苦,想的是老师对自己的殷切期待。
只是这些,都在虎妖入村后破灭了,孙秀才也成了虎伥。
这让他如何不遗憾?不愤恨妖魔?如何能够甘心就这样蒙昧,被妖魔驱使?
性如冷玉烧尤冷,文似朱弦叩玉深。
这是老师对孙山文章的评价,也是孙山的命运判词!
一切,始于父母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