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述的题目都做完了,再来考虑剩下的题目。
然后再从剩下的题目里优先考虑有些印象,似是而非的那种。
初步定下考试计划。
陆时羡稍稍统计了一下,有把握的题目有20道,换算成总分是75分。
答题用时较短的,一共8道,共计16分,全是选择题。
剩下的14分,就是几个大题的第二或者第三道小题,俗称传说中的压轴题。
陆时羡稍微对这次历史考试自己的成绩有了一个预计。
也就是说,自己的成绩下限就是70分左右,上限则是看那16分里能够蒙对多少个。
至于压轴题,那还是算了吧。
什么都不知道,瞎写一通也不会有阅卷老师给你同情分,那何必白费力气呢?
历史这东西,和语文不一样,能够出现在试卷上的,那百分之九十九一定是有且只有唯一解的。
怎么说没看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好歹有着二十几年的常识。
很快陆时羡就把这七十分的送分题拿到手中。
剩下就是怎么去蒙答案了。
事实上,对于假学霸而言,蒙也是一门技术活。
根据前世好研究者对苏省连续十年的中高考选择题答案的分布采取了统计学手段。
根据概率统计学,以2015年左右为分界线。
之前的a、b、c、d选项的分布概率规律大概是23%、26%、26%-28%、23%。
之后的a、b、c、d选项的分布概率规律大概是23%、26%-28%、26%、23%。
后面好像教育考试院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有意倾斜a和d选项的分布概率比重,使之平衡这个统计结论开始慢慢失去了作用。
实际上这也就对伪学霸起作用,真的学霸敢于直视一切的试卷。
可惜就历史而言,陆时羡还真连伪学霸都算不上。
所以陆时羡很快就在空白的八道选择题上全部选上了c。
按照平均概率法来算,他答对的可能性在27%。
所以他的得分期望是8乘于27%乘于2,也就是4.32分,四舍五入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