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官员越多,可想大宋的朝政上有多少不学无术之人。

    而为了应对夏、辽,以及农民起义。

    大宋招募的禁、厢军过多。

    再加上一有农民起义,大宋往往就会进行招安,所以士兵过多,这就是冗兵。

    冗官、冗兵的巨额开支,再加上向辽、夏输送的大量岁币,导致了冗费。

    三冗导致财政多年入不敷出,形成积贫的现象。

    守内虚外的策略,又让大宋出现积弱的现象。

    这就是大宋最重要的政治问题。

    还有不抑制土地兼并,导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激烈。

    税收制度等问题,都造成了大宋如今的局面。

    想要变法,不能一口气吃个大胖子。

    于是,在墨兰给赵策英吹了风后,赵策英打算从解决冗兵的问题开始。

    而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人手。

    因为先帝前些年,也试图变法。

    主政人正是范仲淹、韩琦和富弼。

    这几人曾主持过庆历新政,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冗官、冗兵、冗费等问题。

    但很可惜,失败了。

    因为触及到士大夫的利益,再加上各种污蔑手段,先帝不够信任改革派,导致失败。

    而韩琦也变成了如今圆滑的性格。

    再次变法,定然不能再重蹈覆辙。

    而之所以先解决冗兵,也是因为这是最好解决的,也能缓解一些财政问题。

    毕竟宋朝重文轻武,裁冗兵的阻力定然没有裁冗官的阻力大。

    赵策英找到韩琦,提出了自己想解决冗兵的念头。

    韩琦一开始还十分圆滑,跟赵策英打玄机。

    后来发现赵策英是真心想改变如今的局面,到底是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