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呢?
他听谁的,他要怎么做?
郑奉安脸色惨白,额头青筋暴起。
他想了很久,总算想出眉目,却不敢相信,李琛能可怕到这种地步。
这可都是活生生的百姓,即便他们聚集在此耽误春耕,也罪不至死。
“怎么?”周赐催促着他,“郑节度使,你难道要抗命吗?”
郑奉安的几个手下已经着急了。
“大人,这可是圣上的金牌,是太子的命令。”
郑奉安看一眼翻上高台,又被卫士推下去的百姓。高台虽然只有丈余,可摔下去,也会摔断腿脚,更何况已经有卫士抽出大刀阻拦,可是即便这样,他们也绝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有令必行,令行禁止”是他训诫军队时,最常提的要求。可是,如果那命令违背良知律法呢?如果指挥他做事的人,不配称之为“人”呢?
郑奉安犹豫着。
他当然知道,今日如果拒绝周赐,会是什么后果。
他为李琛做事。那些弓弩之所以能进河东道,便是因为拿着他的路引。
与李琛合谋栽赃当朝太子,如果李琛输了,他也难逃一死。
可是,要用这些百姓的血,铺一条上位的路吗?
恍惚间,他想起那一年寒窗苦读、勤练武艺时,师父的话。
——献之,为师见你悬梁刺股、刻苦奋进,若他日武试高中,一定要做个好官啊。
献之,是他的字。
郑奉安那时点头承诺:“若有幸得中,学生一定做个好官,克己奉公、为国为民。”
郑奉安后来才知道,做个好官,太难了。
他家境贫寒没有靠山,在官场没有门路,被排挤打击甚至欺辱,想要多做一点事,都难于登天。
娶鲁氏妻子,人人都嘲讽他攀附权势、结交高贵,为读书人所不齿。
但也正因为此,他才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他镇守河东道,抵御匈奴,上阵杀敌从不惜命。他虽然为李琛做事,却一刻也不敢忘记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