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
万籁俱寂,唯有窗外的虫鸣声时断时续。
黄举天唤来成亮,语气沉稳且不容置疑:
“你在客房门口守着,切莫让外人进来打扰。”
成亮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声,拖着有些困倦的身躯,规规矩矩地在门外坐下。
屋内,黄举天展开一张方形宣纸,在右侧绘制出一个形似鱼头的方框,于框中写下心里最大的疑问。
再沿主骨的方向,或斜向上、或斜向下,画出若干条大骨,代表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类别。
最后在大骨下方添画小骨,将每个因素类别下的可能项逐个罗列。
这是黄举天前世养成的习惯。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每当遇到棘手的难题,他都会绘制一副鱼骨图,尝试在抽丝剥茧中寻找解决方案。
从鱼头到鱼尾,这条时间轴共计五十五年。
以“黄举天/黄巢公元八二零年出生”作鱼尾,鱼头上方用醒目的红色大字写着:
“黄巢八四一年为何登科?”
下方则以小字批注:
“原身名落孙山,心怀愤懑,终至八七五年起兵反唐。”
黄举天微眯着眼,将自己所能记得的,这五十五年间晚唐的风云变幻、历史事迹,以拼音写在纸上。
倘若觉得哪两处可能存在关联,便在两端画上连线。
待整幅鱼骨图填满字母,黄举天开始了筛选工作。
剔除掉不相关年份,以及那些连线稀少、关联度低的区域后,他圈出了三个关键词。
首先便是“牛李党争”。
这是一场绵延近四十载,贯穿中、晚唐的政治斗争。
它起于唐宪宗,直至唐宣宗时期才落下帷幕。
牛党以牛僧孺、李宗闵为核心,成员大多是通过科举入仕的庶族官僚;
李党则以李德裕为首,多为门阀世族出身。
两党在官员选拔、藩镇处置等诸多朝政大事上,分歧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