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小娘曾经是已故太后身边的宫女,皇帝因体谅华叶峰子嗣单薄,请太后赐下了卜氏。
太后身边的人说是宫女,其实那时太后寡居多年,卜小娘她们年纪又小,太后是将她们当作半个女儿养大的。
卜小娘出身寻常百姓人家,然而在宫里长了见识、养出了气韵,比起一些高门的贵女也并不逊色。
董氏恰恰相反,出身地方小官家,却有着富贵庄户人家的气质和举止,往董氏身边一站,以为是卜小娘家的亲戚。
偏偏卜小娘在宫里还养出了傲气来,对着看起来处处不如自己的董氏,她就更加傲气了,简直毫不掩饰对董氏的轻视。
董氏对卜小娘的感情就要复杂一些了,看得出来她欣赏卜小娘的才具和气质,可是又恼怒卜小娘不敬她,偏偏整个侯府里的另一个男丁出自卜小娘腹中。
董氏说夏明嫣跟卜氏一样讲规矩,就是想要看热闹、看笑话,顺便看看夏明嫣这个儿媳妇究竟站在哪一边。
夏明嫣微微一笑,对着卜小娘颔首,算是见了礼:
“见过卜小娘,二弟替侯爷接亲时,我就在想是什么样的人能生养出二弟这样的神仙似的人物。今日见到卜小娘,才知道二弟缘何这般风雅。”
这是实话,华叶峰生得五大三粗的,华靖离纵使俊朗、有风度,也是北方人的长相,华靖和却像个江南男子。
这么说有恭维在,却不谄媚,而且卜小娘也不是那等要跟董氏比长相的,她是希望夏明嫣能在她身上看到能为正室的特质,从这一点上把董氏比下去。
而且华靖和如今就是一个书生,功名都没有,说卜小娘跟他像,相当于只夸了他们母子生得好看,并不是多要紧的事。
在元京高门,除非生出了沉鱼落雁的样貌,能进宫当娘娘,能给公主当驸马,否则生得知比旁人好一些,并不算多大的优势。
更何况现在还多了一个夏明嫣,之后华靖和也会娶妻,还有那些可能会进门的妾室,在样貌和气质上能跟卜小娘比的也会越来越多。
董氏只是比这些高门贵妇们迟钝一些,并不是傻子,很快就明白了亲儿媳妇的用意,立刻笑得跟朵儿花儿一样:
“就说明嫣懂我们华家,我跟侯爷常说,多亏了卜小娘给我们生了靖和这么一个儿子,要不然外人不得以为我们华家的男子全都是大老粗。”
“卜小娘,你可得谢谢明嫣。靖和现在书院不合适,明嫣要回去请亲家公和亲家母帮忙,为她寻一家更好的书院呢。”
“还有青青,你嫂嫂要给你寻一家女学。你嫂嫂是相府的女师教养出来的,就是请那几位女师帮忙,也能找到合适的。你一直在我这儿,我就做主了,一找到合适的,你就去。”
董氏做得了华青青的主,华靖和这儿却要先问过卜小娘的意思,不过她觉得卜小娘不会拒绝。
其实董氏这个人不会,毕竟她一开始就知道华靖离这儿子要继承爵位,就要沙场征战,华靖和无论是留在府中守家也好,还是他日以备不测保全爵位也罢,对她来说都是一重依靠。
何况华靖和这人不像卜小娘,至少现在还不像,他没什么心眼儿,还有些没正行,是个招人疼的孩子。
董氏就算没能完全把他当作亲生儿子看,也把他当作子侄对待了,她对他真没有坏心思,如此提议是真心为他好的。
卜小娘却不这么想,当然她也不敢明着对夏明嫣不敬:
“多谢夫人美意,不过姐姐,靖和的事儿就不劳你们费心了。前些日子妾已经请托了从前宫中的友人,她们当中有人的夫君是在翰林院供职的。”
“听说御青书院最近有几个缺额,妾就请托她们帮忙,想着给靖和留一个位子。能在御青书院就读的,将来有了功名,也容易在元京谋个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