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需要哪些方面的消息,你们可以统一交给我,我会让人来调查。
但如果你们找不出实证来,那我只能认为你们被一个半路出家的家伙给超了,之后的结果,想必你们也能清楚。」
李皓这话,顿时就激起了他们的斗志。
而有了这帮专业人士参与,调查进度就进一步加快,毕竟他们最清楚不过,有哪些环节是容易来找出问题的。
就比如流片问题,「流片」指的是「试生产」,就是说设计完芯片电路以后,先生产几片几十片,供测试用。
如果测试通过,就可以照着这个样子开始大规模生产了。
汉芯一号在已公布的资料里面,流片、封装和测试这三道工序分别由中芯国际、沪市威宇科技和沪市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负责。
也正是因为全都由国内公司负责,所以汉芯才给自己打出了「中国造」的名头。
但根据李皓派人调查的结果,汉芯的流片除了和中芯国际的合作外,还有另外一份合同。
合同的甲方是美国Ensoc公司,乙方沪交大芯片研究中心,负责签署这份合同的人分别是Ensoc公司总裁Ronliu和研究中心主任陈进,合同内容是Ensoc公司将为研究中心负责汉芯一号项目提供在海外的流片服务。
一枚芯片的流片为何要寻求两套方案,这在国内芯片实验型流片中并不多见。
一般情况下,只有那些为了能尽快量产的芯片,才会考虑国内芯片制造
工艺水平尚待提高,选择国际上其他代工厂商同时进行流片。
这样就能够提高一次性流片成功的可能性,便于及时调整国内芯片制造商在流片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尽快缩短国内流片的时间。
可是汉芯一号到现在为止,根本就没有做后续量产的计划,所以这一点就显得不合常理。
而且这份陈进团队,交给沪交大的合同,还有报销发票上面的金额也不对。
因为根据合同上有一项描述,在芯片精度0.18μm后面,加上了UMC的名字。
UMC是芯片代工厂商台湾联华电子的英文缩写,这意味着汉芯一号的海外流片是在台联电进行的。
可璇玑微芯是和台联电有过合作的,很清楚他们的报价,仅仅是流片需要开发模具的费用就至少要4~5万美金,有的甚至达到8万美金,而流片单价就是800到1000美金。。
但陈进团队给出的合同上面15片委外流片,包括所有的服务共计花费仅美金,这金额比起璇玑微芯计算的最低金额,都要低出1.7万美元。
而这还只是估算了流片的费用,在签订的合同中还有额外规定,就是Ensoc公司还将提***品级检测和系统开发板等服务。
如果再加上这些服务的费用,Ensoc公司的收费与实际费用之间的差价还将扩大。
那么,Ensoc公司就变得很奇怪了,它为什么要亏本做慈善,跟陈进做这个生意呢,那不成还真是遇到了好心人。
李皓反正是不相信这事,于是就让人直接到美国,去查查这家公司的底细。
然后就发现了一个令人乍舌的事实,原来这家Ensoc公司的注册人就是陈进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