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其言语并非韩人,管休便将其召来。
“足下也是汉人?”
那汉子见管休一行人多势众,便不敢得罪,当即老实道:“小人侯楷,确是汉人,本为带方县人士。”
管休闻言不由面露诧异之色,顿时更好奇了,便问起缘由。
见管休这么一说,那汉子当即面露悲色道:“我等本是石潭乡佃户,马韩入寇时不幸为其所掳,同乡三百人皆断发为奴,至今已五年矣!”
其实马韩不少部落子民,都是乐浪郡边民。
只不过有些百姓是活不下去主动亡入马韩,而有些则是被掳走的。
管休见状不由心中一动,当即找上那户主赎买了侯楷。
他倒不是忽然善心大发,而是想着此人毕竟在马韩待了五年,对马韩的了解应该比外人更清楚。
事实证明,管休此举果然十分睿智。
……
当晚,管休并未急着赶路,直接就地扎营住下,随即向侯楷详细询问此间情况。
而受其大恩,侯楷自然是知无不言。
“此地名伯济国,来往商队有时亦会以百济国称之。”只见侯楷吐槽道:“马韩与中国不同,此地之人无论贵贱皆妄自尊大。”
“据传马韩本不知何为国、邦,但韩王箕准过世之后,三韩方知国之伟岸,于是竞相自称国主,久而久之便习惯以部为国。”
管休闻言顿时恍然大悟。
他先前虽在县寺的档案上看到有这些称呼,但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初看之时,他还真的以为三韩有如华夏春秋时期一般,诸国并立,繁盛一时呢。
如今一听,他对韩人的秉性当即又多了一层了解。
想到这里,管休当即好奇道:“那这伯济部落又是何来历?”
“这个小人不知,只知道伯济国主素不为马韩大王所喜。”侯楷想了想又补充道:“听闻马韩大王几次都欲撤换伯济国主,但始终未能如愿。”
见他这么一说,管休的眼神顿时一亮。
这不是最好的交易对象么?
不过随后侯楷倒是没有再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只说了一些马韩之地大概的风土人情。
譬如此地的邑落各有渠帅统辖,皆如胡人部落首领。
其中邑落规模最大者呼为“臣智”,其次曰“险侧”,再次曰“樊濊”“杀奚”,最次为“邑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