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一个人口超过百万,并且还有耕战之俗的蛮夷出现在辽东,日后能发生什么管休简直不敢想。
甚至管休隐隐的觉得这三韩之地的东夷人比鲜卑人更加危险。
……
“……此行所见所闻,实令人忧心,此间东夷悍勇不输鲜卑,唯欠刀剑之利、甲胄之坚尔!”
“若令三韩得刀兵之利,卑职恐乐浪不存矣!”
“以明公之计,欲灭三韩不难!欲安三韩,不易也!”
“休斗胆献策,请行【文种七策】,减丁削户,断其根本。”
“待三韩户口亡半,方可教化之,而后移其风俗,换其种姓。”
“如此,百年之后,再无三韩!”
“卑职深知此策有伤天和,但为中国之民恳请明公行之。”
“皇天后土在上,此计若行,万般不祥,皆归我身!”
“愿明公深思一二,管休谨拜表以闻。”
翌日,带方县寺内。
当魏哲看到管休这封书信后,顿时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即便是戏志才看完之后,亦是忍不住感慨道:
“此人真毒士也!”
想起初见之时对管休的轻视,戏志才顿时面露惭愧之色。
然而魏哲闻言却摇了摇头,长叹一声道:
“此人,真国士也!”
话说《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载,文种曾经为勾践献“伐吴七术”,然而勾践只用到三条就消灭了吴国。
故此勾践在赐死文种时,才会说“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且不说文种死前是什么心情,重点是他的“伐吴七术”确实阴毒。
尤其是第三策:
借其粮,还之以蒸谷。
什么意思呢?就是人为制造旱灾、粮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