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许三才认为皇帝在磨刀。
而太子就是他要磨的那把刀!
理由很简单。
南魏犯境,这是大事,关乎国运。
纵然二皇子与三皇子均有心夺嫡系,也断然不敢在这种事情上动手脚。
既然如此,那会是谁?
谁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明目张胆的做出这种事情?
谁又有能力让各州府同时放缓了对潼关军需物质的供应?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大炎国的皇帝陛下!
可他为何要这么做?
要潼关若失,大炎南大门顿开,后果极为严重!
作为皇帝,他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可他还是做了!
是什么理由让他不顾大炎国运而做出如此冒险的决定?
答案似乎也只有一个。
那就是在磨刀,以太子为刀,不仅磨太子,而且还要磨二皇子和三皇子,甚至于整个大炎朝廷。
想到这些,许三才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他揉了揉眉心,大脑飞速运转,冲着许禄山有些急迫的问道:
“你再给我说说,那日在御书房的小朝会里都有哪些人?”
许禄山略作回忆,答道:
“除了宰相刘元,还有礼部尚书王吉,户部尚书汤武,吏部尚书孙和,大理寺卿周厉以及兵部尚书孟疾风。”
“我记得你刚才说的是陛下表露出废太子的意思后,这些人立刻齐齐反对?”
问这句话的时候,许三才刻意在“立刻”喝“齐齐”四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见到许三才面色凝重,许禄山不敢怠慢,在脑海里又将那日刘元讲述这件事情的原话在脑海里回忆了一遍,这才笃定点头。
“那你再说说,这几人分别都是谁的人?”
这一次许禄山倒是不假思索,直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