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汤恩伯在战场上的种种表现来说,这个人是典型的军阀思维,是把保存自身实力不受大的折损作为最优先任务来考虑的,至于能不能赢得胜利反倒是次要的。

    “以我们在豫东的两个纵队如果想要完全挡住整个第三十一集团军,那就成了分兵摊大饼了,这种傻事不能干”,赵骥跟参会的军官们讲道,“这一仗我们谁也不理,就盯着汤恩伯的起家部队第十三军往死里打!”

    “只要我们能重创第十三军,就能让汤恩伯知道肉疼,知道豫东这块儿地不是他想来就能来的,硬要进来的话,就非得留下点东西给他长长记性不可!”

    在赵骥的命令下,除一纵、二纵两支主力部队外,邻近的罗山、潢川、固始、商城、阜阳、霍邱六县独立团也开始集结北上准备参加战斗。

    至于豫东本地的各独立团,由于组建时间不过数月,不仅武器奇缺,而且建立后一直在忙恢复生产的活儿,根本没怎么正式训练,所以暂时还指望不上他们直接参加正面战斗。

    就在独立师豫东部队摩拳擦掌之时,第三十一集团军这边也开始了调兵遣将。

    汤恩伯这次算盘拨得啪啪响,他素以猛将自居,向来瞧不上缺枪少弹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他眼中,传闻连续歼灭倭寇两个师团加一个混成支队的独立师不过是运气而已。

    最先被歼灭的倭寇第十三师团多半已经在富金山被宋希濂七十一军打残了没剩几个人,又冒冒失失进了山,所以才会被吃掉。

    至于石牌镇被吃掉的倭寇第十六师团,重庆的表彰电报都说了嘛,那主要是郭勋祺的第五十军挑的大梁,新四军独立师了不起是敲了个边鼓沾的光。

    何况自己的第三十一集团军也在台儿庄打败过倭军两个师团,前不久的随枣战役不也又打赢了吗。

    从区区新四军独立师手里抢回豫东,这种送上门来的天大便宜跟白白捡钱有什么区别!

    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便宜外人了!

    按照汤恩伯的部署,关麟征第五十二军和张刚第九十八军留守鄂北的襄阳一带,张轸第十三军和李仙洲第九十二军则分别由洛阳、南阳集结东进,打算一举强夺豫东。

    另有贺粹之的第十二军从郑州出击沿黄河南岸展开,负责防备河北地区的八路军主力渡河南下策应。

    汤恩伯这么安排的原因倒也简单,张刚的第九十八军是湖北地方部队拼凑出来的杂牌炮灰,肯定是没有资格分润战功的。

    而第五十二军虽然同为嫡系中央军,但是他们的军长关麟征却因为性格耿直、言语直率而被汤恩伯不喜,而且关麟征还多次拒绝汤恩伯的招揽示好,拒绝拉帮结派,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自然也就失去了这次捞功劳的好机会。

    按照汤恩伯的战役计划,九十二军李仙洲部率先派出第142师进入驻马店地区,阻断信阳以南孟浩然第144师北上增援的通道,然后以暂14师朝阜阳攻击前进,起家第21师则朝周口攻击前进。

    第十三军张轸部则在北边贺粹之第十二军的掩护下从洛阳直扑许昌,然后再分兵以一部攻占尉氏、太康等县,另以主力一部往周口方向配合李仙洲部压迫独立师活动空间。

    届时,如果独立师仍然坚持不肯撤出豫东的话,那就在周口地区组织主力决战,一举荡平新四军豫东部队。

    汤恩伯之所以如此部署,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现在的豫东地区对他而言是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下的,他派出去的探子不是被当地老乡给识破抓捕了,就是白跑一趟什么有用的消息都打探不到。

    独立师在豫东究竟有多少兵力,分布如何,主力作战部队的具体位置在哪儿,这些通通都只能靠猜测和臆想来判断。

    所以,汤恩伯只能采取一南一北、分进合击的方式布下一张大网,然后再逐步收网把独立师挤压到周口地区以便捕捉其主力进行决战。

    相反的是,国军的行军动向对独立师而言可谓毫无秘密可言,他们刚一行动,各部参战番号、行进路径、兵力分配等情报就通过当地百姓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了赵骥的指挥部。

    “战役态势已经很清楚了”,赵骥指着地图分析道,“张轸和李仙洲的两个军就像两支张开的胳膊一样,一南一北地插进了我们的防区,先把我们与河北友军及大别山根据地的联系切断,成为一支孤军,然后这两条胳膊再慢慢往中间挤,想把我们压在周口动弹不得,被迫与他们的优势兵力硬碰硬”。

    “汤阎王的战役设想看起来是挺好的,但要想成功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军会乖乖地待在周口等他合围”,赵骥笑着问一众参战军官,“可你们愿意听他的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