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婶子!”
几个半大的孩子嘻嘻哈哈的,拿着钱,一溜烟的跑没了影。
货卸完了,接下来的日子,就真正开始了艰苦的泡豆子,磨豆子工程。
刚开始的两天,许瑶带领着几人制作了豆腐,千张,还炸了豆腐泡,做了卤香干。
为了测试哪种品类更受大众欢迎,许瑶和宋继北一大早就骑上自行车,去到了镇上。
许瑶骑的是自家自行车,宋继北的自行车是找人借的。
两人说好了在哪里碰面后,决定分头行动。出去本能习惯,许瑶仍旧去的之前的服装门口。
卖豆腐不需要技术,加上许瑶之前卖螺蛳粉和小龙虾,就已经招揽了不少老主顾,所以过来瞧热闹的人还挺多的。
不过这些老顾客,多半都是赶着要去上班的,以前吃粉什么的还好说,总不可能拎着一袋子豆腐去上班吧?
因此真正买的人也没几个。
而许瑶的豆腐,也不能长久待在烈日下。
想了想,她毅然的骑上自行车,离开了服装厂,去了附近的职工宿舍楼。
这时代的职工宿舍楼还很老旧,有些甚至是平房,中间一个院子,里头挤着好几户人家。
用水洗澡什么的,都很不方便。
不过对于许瑶来说,却是相当方便的。职工宿舍属于是生活片区,大多数人都有做饭的需求,只要卖得好,很快就能脱销。
让许瑶意外是,宋继北的想法,居然与她的不谋而合。
此时的他将车靠在一株老香樟树下,身边的大妈将她围得水泄不通。
而且一个个就跟较上了劲似的。
“我要一斤豆腐!”
“我要两斤!”
“我要四斤!”
仿佛这里头装的不是豆腐,而是什么灵芝神药,来晚了就没了。
然而宋继北却很头疼。
“豆腐已经卖完了,明天你们早点来买吧。”
“豆腐卖完了,这不还有豆腐泡和千张嘛,一样给我来一点!”这些大妈仍然很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