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他观察着如兰的办事,他也明白了如兰也是有帝王之才的人,甚至她有着比他更远大的理想,是他想都不敢想的目标。

    他问自己,同样的老师教导,他能做到的如兰自然也能做到,然后,他告诉自己,如兰和他夫妻一体,自然是一样的。

    赵曦觉得自己爱如兰,也愿意将自己拥有的一切也分享给她,最后的结局就是赵曦妥协了,不仅允许了如兰的行为,甚至慢慢开始给她讲一些前朝的事情。

    盛如兰不知道赵曦到底是因为惜命而给自己洗脑成功,还是因为真的对她有情,但她不想深究,只要如今他们还是如今恩爱的生活,其他的也不必太过追究。

    更何况,她虽然想要插手朝政,但也没有一定要做皇帝的意思,只要赵曦一直这样,说不定他会是宋朝为数不多的长寿的皇帝。

    既然赵曦也愿意放权,那她就好好照顾他,让他过上身体康健,儿子孝顺的好日子。

    盛如兰开始大力推进前朝的变动,如今北宋看似繁荣,汴京里也是一片欣欣向荣,但实际上国库空虚,财政危机日渐加重。

    先帝以“仁”为政,但其实“仁”在盛如兰看来,就是软弱,先帝登基之时,刘太后把持朝政,他受人掣肘,后来即便是收回一些权柄,但胆子也早就被吓破了,性子也掰不回来。

    如今的官家,出生的时候刘太后已死,先帝在朝多年,也有了权柄和话语权,他又是先帝唯一的儿子,盛如兰跟他从小一起长大,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倒是也没有那么软弱。

    赵曦也算是个有血性的汉子,但陪他长大的除了盛如兰还有官家,官家时时刻刻的仁义,赵曦也见过他父皇处理朝政之事,每次不论什么决定都要询问大臣的意见,他也不知不觉染上了这样的习惯。

    赵曦也是个矛盾体,当初兖王叛乱的时候,他表现的很是勇敢,刚登基的时候也是连杀好几位大臣稳定了朝局。

    但是渐渐变的畏手畏脚,做什么都要听朝臣说,朝臣同意才做,不同意就不做,这个同意就实行,那个不同意就暂停。

    盛如兰看的不耐烦,索性就趁机会让赵曦称病了,她帮着处理些折子,也会见一见大臣。

    如今这样也就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她第一次在御书房见大臣的时候,大臣们多是不愿意的,但是因为知道官家病了,才忍了下来。

    大臣也知道官家身子不好,皇子又还未长成,自然也得接受这期间皇后参政,不过没多久,一些大臣对盛如兰的看法大有改变。

    参政没多久,武将大多都明白如兰的抱负,也见识过如兰的才能,武将心思耿直,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也不看中性别。

    他们只知道朝中武将被压制,他们心中只有上场杀敌,收复疆土,但他们的想法不受重视,他们的想法也难以实施。

    如今,皇后参政,明显重视武将,他们也看到了收复疆土的希望,自然表示支持,更有一些武将,通过顾廷烨向盛如兰表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