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萃颔首,“江大人慢走。”
江渊走后,黄小萃没有坐马车,带着佩佩走回仁锦坊,边走边看了看城里。
今日的荫州仿佛没什么不同,但是仁锦坊却不一样了。
佩佩边走边掰手指算账,算了大概已是吃惊,“小姐,咱们真的不是在做梦吗,买来的货都卖光了,还订出去不少呢!”
“逐风一会儿回去也有的忙,记得帮帮他,你们俩再分一分,看看谁管松州的生意,谁管北安的,将单子整理好,派去各房。”
“奴婢明白,小姐放心。”
黄小萃看向路旁,有两个孩子在卖梅花,看着像一对兄妹。他们不过五六岁,身上的棉衣破旧,大冷的天还穿的是草鞋。
她买下了所有的花,让后面的马车把花载走,回去分给各房。
黄小萃也挑了一把,回到房里插到花瓶里,理了理花枝。
李谨下学回来,一进门就闻到了梅香,不是外头那两株的。见她在窗边摆弄梅花,他展颜道:“看来大东家今日的心情不错,一定没少挣银子。”
“是没少挣。”黄小萃笑看向他,坦然言道。
“卖了多少?”
“逐风买回来的本就是他们喜欢的紧俏货,库存有限,他们不得都买了?”
李谨惊讶,“头一天就卖得干干净净?”
黄小萃点头,“他们慢一步,就是给后面的商人留挣银子的机会。”
“卖的什么价?”
“他们从前在麓阳买料子得花三四倍的价钱,若是被官府查到,代价更大,他们对料子的估价不低。”黄小萃笑了笑,“我是个商人,北安的银子不赚白不赚,但也不能漫天要价,毕竟现在不是犯私货,人家不傻,我若讹人家,做的就是短命生意,所以那些货我翻了一番。”
“翻一番不也能挣数万两?”
“那些货能挣多少银子不重要,能把仁锦坊的货卖出去才是正事,所以我许诺,只要他们买了那些锦,就能以八成的价钱订坊中织的新锦,他们果真动了心。”黄小萃往梅花上撒了些水,道,“不管是北安还是大夏,物美价廉就不愁卖,倘若这批新锦在北安吃得开,仁锦坊不愁没有将来。”
她当初日日苦练织锦,与王姑娘探讨新织法、新样式,就是在为今日做准备。仁锦坊靠着低廉的工钱和新技艺,织出寻常人家也买得起的锦,这是其他织坊所不能及的优势。
李谨欣然打趣,“看来大东家就快发大财了。”
黄小萃坐到坐榻上,笑言:“总之咱们这次回去能还上所有的债,往后再也不用背债了。”
三日后,黄小萃托镖局送了货去边关,顺便带回了货款。
地库里码着众多木箱子,每一个都装满了白花花的银子。
佩佩走了一圈都惊呆了,她跟着小姐做生意到现在,还没一下子见过这么多银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