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也太过蹊跷些,我记得那次琮兄弟得了皇上封赏,二妹妹为了给她庆贺,在东府摆了席面做东道,请了老太太和我们过去。
那日大老爷就没到场,大太太可是亲口说,大老爷之所以不来,是因要在铺子上见一位贵客,说明那个时候,铺子还是大老爷的。
算起来之后也就过了六七天光景,大老爷就出了事情,就这么几天时间,店铺就盘给了别人,还偏偏赶在大老爷出事前,未免太巧了些!”
贾琏说道:“你这么一说,倒是很有道理,这事的确有些奇怪,那店铺我之前就去过二次,虽然对铺子上的人不熟。
但我还能看出铺子上的掌柜和伙计都换了新面孔,不是大老爷将铺子盘给了别人,断不会如此的。
而且那新掌柜言辞甚是嚣张,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像是有些根底的,看起来并不像是善类。”
王熙凤秀眉一挑,厉声说道:“哼,咱们荣国贾家可是国公门第,什么时候还怕了这些市井之辈。
二爷可是堂堂的荣国府世子,眼看着就要承爵的人物,更不能让人拆了台面,弱了场面气势!
这本就是大老爷的产业,如今就这样丢的不明不白的,不能没个说道,我们不去偷不去抢,可也不能被人这么糊弄,必定要搞得清清楚楚!
不然以后外头阿猫阿狗都欺上门,我可臊不起这张脸!”
……
王熙凤让平儿叫了旺儿过来,说道:“你拿了二爷的贴子,带上三色礼物,去振安府走一趟。
找关系查查宏椿皮货的转让文书,在府衙那里是否登录底册,其中涉及银子多少,都要查问清楚,省得让那些挨千刀的讹了我们贾家。”
贾琏皱眉说道:“何必要如此,我常在外头走动,这种转让交割文书看过不少,那掌柜手上的东西,看着一定不会作假。”
王熙凤说道:“便是真的,那又如何,大老爷又不是精通商道的人物,或许是被人家哄骗了,也是说不准的。
我总有法子把铺子拿回来,哼!”
贾琏说道:“罢了,这事我也不管了,由着你去折腾。”
王熙凤冷笑道:“二爷每日就知吃酒、听戏,百事不管,却不知如今家里,一年要比一年难。
如不趁现在找些开源的口子,不用几年就海枯山尽了。”
贾琏说道:“祖宗留下的家当,怎么都够日常嚼头了,哪里有你说的这么难。”
王熙凤叹道:“二爷真是不当家,不知算计,如今朝廷推行新政,夏冬两赋多赔出去多少银子,这年裁剪了不少人口用度,才刚刚堵住亏空。
可是如今大老爷去了,这次光丧事烧进去近万两银子,公中的银流,到明年开春都要吃紧了。
二爷眼看要承爵,荣国的爵位不像东府那边,人家是世袭罔替,吃上十辈子都是不挪地方的。
二爷承爵是要降等的,御赐的爵产也要跟着缩水,明年开始府上的进项又要打折扣,想想我都头疼。
再说东府那边,这次琮兄弟在金陵立功,皇上又赏了五百石爵产,人家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