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棵树是什么树,有什么特点,那棵树是什么树,有什么特点;所有的动植物在学家眼里,都是了若指掌,所以,这片森林在他眼中,历历分明。
混沌状态就是“无名”,历历分明就是“有名”。“无名”、“有名”的概念是理解“玄之又玄”的关键。
“有名”与“无名”在世人的意识中是不一样的,但它们反映的却是同一个世界,故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认识到“玄之又玄”看似是返回到混沌的状态,其实在认知上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世人三境,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层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层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重境界类似于“无名”境界,不知区分;第二层境界类似于“有名”境界,有了分别心;第三重境界,类似于“玄之又玄”的境界,消解区分,返回混沌。
玄之又玄,便通众妙之门!
…………
《道德经》是道门弟子的必修经卷,各人各有见解,但相通,只是角度,眼界,经历,深浅不一。
江小白讲学此经,老生常谈,却有法言加身,字字有道韵气机流转,给众人的体悟自是不同。
嘴唇张闭间,字字经风传,时间便在江小白的一字一言,弟子们的点头眨眼间慢慢过去。
一日时间,前大半讲学,后半段弟子提问,江小白一一解答,众人拾柴火焰高,偶尔有弟子说出金句妙问,问得江小白发愣,然后发笑,觉得大有收获。
这样的过程,对修行之人来说,简单也不枯燥。
就这样,一日讲学的时间很快结束了。
江小白起身,众道门弟子虽意犹未尽,但都起身恭敬行礼。
“恭送真人!”
江小白摆了摆手,便化作一卷清风,原地没了影。
然后道门弟子们或沉思刚才所学,或欣喜自己有所悟地散去。
不久后,一道长虹从远方天白一划而过,倏的一下落在一座山峰小院。
讲学归来的江小白现出了身影。
他一瞅,眉间露出意外,见到了一副意外的场景。
阿茶又来了!
而且,她就坐在院子外,和江小鹿一起看小人书,相对而坐,一个趴着,一个坐着,各不打扰。
场面看起来有一种古怪而异样的和谐!
他无声无息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