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性程度堪比“还有谁”。
“动作,喜剧,剧情”
于朝北刚才一直在分析剧情,分析剧情中的元素,却忘记了,《功夫》这部片子,可还是个喜剧片!
不是那种突然抖出来的包袱,是整部片子里,时时刻刻充满喜剧色彩!
大多数商业特效片中,正经剧情里总会忽然抖出几个笑料包袱。这样的设定,一是为了缓解紧张的氛围,让剧情节奏稍稍慢下来;二则是为了迎合大众审美,吸引更多的观影者。
——大众什么审美?三天老师能火就是大众的审美最有力证据。
低俗,有趣。
屎尿屁,永不过时!
——可恶,为什么让三天两觉火起来,现在想看他的,都得求着他更新了!
《功夫》在宣传时,着重宣传着“华夏特效大片”。这类特效片,里面应该也会带有类似的包袱笑料。
一开始于朝北确实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此时仔细想来,好像从开头到现在,《功夫》这部电影的包袱,真的非常符合喜剧片的范畴。
也就是说,张昀虽然一直在宣传《功夫》是个华夏特效片,但就算刨除特效这一部分,它也不会变成纯粹的剧情片,而是喜剧片。
喜剧片和特效片的结合?
好你个张昀,真是大胆啊!第一部电影,就敢同时挑战两种最难的电影类型!
众所周知,国内的喜剧片和特效片,是两个最大的坑。特效片是特效和剧情难以平衡,更多属于资方的问题;喜剧片则是,哪怕专业的喜剧研究者,也可能会拍出一部让人恶心的喜剧电影。
就像开心麻花能拍《西虹市首富》,它也能拍《李茶的姑妈》。
喜剧片的水太深了,年轻人很难把握。
而张昀,竟然过分地将喜剧片和特效片结合在一起拍了!
真就不怕搞出一个不伦不类的缝合怪吗?
于朝北想要冷笑,然而面前的一切,都让他笑不出来,甚至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意。
尽管到现在为止,“特效”这部分于朝北还没看到,但“喜剧”部分,他不得不承认,张昀处理得相当之好。
将包袱放在角色设定(漏着半拉屁股的酱爆,猥琐的包租公,娘娘腔的洪家铁线拳)和台词上,绝没有任何牵强附会之处,更没有刻意为之的痕迹。
从开头这十来分钟看,《功夫》如果仅仅只是一部喜剧片,那将会十分成功。
“不过,你的特效,会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