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有把握即便这位大佬在这里,也看不出什么来,但万一呢?
    表面上看起来他确实是在给刀头增加特殊材料,额,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只不过直接把几种材料熔融了和刀头滚一圈儿就成功的话,也太惊世骇俗了点儿吧?
    能够掌握微观世界粒子的事情,还是永远保存在自己一个人脑子里才好……
    材料为王。
    即便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车刀,也依然遵循着这样的道理。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加工出来的材料公差达不到要求,也正是因为刀头材料的原因,当然,也可以说成是“碳帆”材料的原因。
    在受体加工的过程中,刀头与受体之间,体积、密度、张力、比表面积,无时无刻不是在发生着变化,而这种变化,其实在加工其他东西的时候也未尝没有出现,但也只有这种“碳帆”材料才会受到这样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加工结束之后,除了少量的磨损以外,刀头的材料变化竟然还能恢复正常!
    这也正是为何老师傅们也发现不了问题的所在,这也是刘峰之所以询问国内的技术,是否能够实时监控到这些变化的原因!
    反正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么简单,但也只有开了挂的刘峰才能发现!
    找到了问题所在,接下来,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就难不倒他这位能开挂的材料大师了。
    简单地改变一番刀头的性质,然后只要保证能够在加工的过程中,保证刀头对“碳帆”的影响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就成,仔细想想,这可比研究什么反物质脉冲能量发动机简单多了……
    嗯,这样的能力,如果让他加入到机床行业,他完全有信心直接从材料方面,把机床的品质提升到一个匪夷所思的水平,什么样的材料需要什么样的刀头,他分分钟就能保证完美匹配,因而什么加工精度,什么机床寿命之类的,还不是小菜一碟?
    也就是在效率方面,实在不是他所擅长,因此在这方面他无能为力而已。
    没错,你们欧、的加工中心,在动态、热态综合补偿技术上占有优势,还能做到实时监控刀头和材料的变化,但咱有材料啊,直接从根本上就解决了材料影响刀头加工精度的问题。
    什么,你们的机床可靠性好,刀头寿命可达10000小时?
    呵呵。
    咱有新材料,加工受体的时候很少会产生弹性形变,可靠性不比你们强多了?
    至于寿命,20000小时够不够?不够,50000小时呢?
    就是如此简单粗暴!
    当然了,恐怕这个世界上也只有刘峰一人能够做到这样的程度,毕竟,谁让他可以开挂呢?
    ……
    两小时不过打个盹儿的时间。
    很快,刘峰就走出了实验室。
    “曹工,不介意再操作一次吧?嗯,用这把刀头。”
    看到刘峰递过来的车刀,曹万生实在是没有看出来,这和之前他给刘峰的那一把有什么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