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暴露的明军重机枪阵地随后都会遭到强大炮火的攻击,105㎜高爆弹不要钱似的砸下,单一目标平均落弹超三十发。
时间很快来到了第二天、也就是6月13日。
今天,同样是突然遭遇重机枪,美军已经知道了组织轻重火力还击,同时一边释放烟幕一边进行战术转移。
紫禁城中的朱泠婧很焦虑,可身在考爱岛的周长风却截然相反。
这倒是还好,更重要的是忐忑不安——当年费了不少心思才押中的宝,如今存在玉碎的高风险,换谁都觉得煎熬。
尽管陆战三旅在各个方面都不及自己亲手带大的陆战一旅,但客观来说已经是明军当中的一流水平。
讲真,有种枉费好心的感觉,令人很不爽!
实际上这些状况在陆军野战条令上有明确阐述,第7步兵师的理论和训练都不错,可惜在实战中将之正确实践却又是另一码事。
在第一道防线的最东边,G连接到了“尝试绕过明军阵地正面”的命令。
G连连长托马斯上尉让一個班作为尖兵打头,其余人跟在后边,尽可能低调的开始迂回。
驻防这处侧翼阵地的是陆战五团二营二队,阵地配置为两个坚固支撑点、三个暗堡、七个班级阵地组成的马蹄形阵地,另外还布置有若干雷场、障碍物、倒打火力点。
最外边的是几处警戒阵地,说是阵地,其实就是一两个双人散兵坑而已。
见敌人鬼鬼祟祟的摸来,这儿的四名陆战队步兵立刻开枪,打倒几人以后就开溜。
接下来G连展示了一场教科书般的连级步兵进攻行动。
托马斯上尉命令一排为基准单位,接敌与突破过程中,其余班排均要以之为基准。
随后,G连展开了三个步兵排,武器排将三挺勃朗宁M7919A4重机枪布置在了左右两翼、三门M2型60㎜迫击炮布置于后方。
很快,他们又得到了来自上级的81㎜迫击炮的火力支援。
士兵们完成战术展开之后,便在重机枪和迫击炮的火力掩护下拎着枪小跑着前进,进行接敌运动。
等抵近至和明军阵地相距500码(455米)的跳跃点时,三个步兵排正式发起冲击,准备实施突破。
当然这一切都被该阵地上二营二队的明军官兵尽收眼底,在他们看来这一套操作太呆板了。
这儿不是平原开阔地,存在一定起伏,完全可以晚一点再发起冲击,减少体力消耗。
而且把三个排以正三角形排列于正面进攻……也不是不行,但如果让其中一个排对侧面实施佯攻应该更好些。
如此种种,大概类似于学会了微积分的大学生看到高中生还在按部就班的求解面积。
“队长,还不打?”
“猴急什么?无所谓的,再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