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赵桓照例到廊下喝茶。
“说吧,又有什么为难的事?”
“老师,瞧你说的,学生没事就不能来探望你吗?”
“呵!”
面对赵素洞悉人心的目光,赵桓讪讪道:“老师,的确有一件为难的事想请教。”
赵桓把汴京城外的流民之事,还有朝堂上的争论说了一遍。
“这些流民都是老弱妇孺,传统的分食各府,以工代赈都不适用,朝廷又没有多余的银子和粮食赡养……”
“老师,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没有办法解决?”
迎着赵桓期待的目光,赵素缓缓道:“也不是没有办法。”
此刻赵素心里暗叹巧合,自己本来就想帮这些流民一把,奈何个人能力有限,要是有朝廷出手,一切迎刃而解。
赵桓大喜道:“学生就知道老师无所不能!老师请说,学生洗耳恭听。”
赵素笑道:“办法很简单,实行大规模化商业生产模式!”
“老师,何为大规模化商业生产模式?”
赵素缓缓解释了起来。
说实话,赵素这个办法若是放在其他朝代都不能很好地实施。
唯独宋朝是个例外!
因为宋朝商业的发达不是其他要么骄傲自大,不屑于与海外蛮夷来往,要么干脆闭关锁国,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朝代能比!
宋朝已经具备了远航的能力,别说东南亚海域,宋朝的船队已经可以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洋,然后通过印度洋入红海、地中海,与全世界都建立了贸易关系。
所谓货通万国是也。
一船船的茶叶、丝绸和瓷器运出去,送回来一船船香料、象牙、珊瑚、珍珠……
朝廷设置市舶司,通过抽解、博买和禁榷等手段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最盛的时候一年高达五百万贯!
宋朝可以说是一个商业帝国。
在这种背景下,赵素的大规模化商业生产模式完全可以实施。
生产出来的商品不仅可以内销,还可以销往全世界,赚取丰富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