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文狠狠地骂了好一番,才消停下来,讲述起事情的原委。

    这件事情,说起来就得追溯很久之前。

    引朱建文入局的,是一位掮(qian)客。

    所谓的掮客,是指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佣金的人。

    这位掮客,和朱建文算是老相识。

    彼此认识,也有些年头了。

    多年以来,对方时常为朱建文拉纤儿,介绍了不少好东西。

    一来二往,就建立起了联系,有了不错的信任基础。

    一直到10天前,这个掮客突然跟朱建文联系,告知朱建文,他寻了处老宅子。

    宅主人有不少好东西,准备找路子转手。

    朱建文一听,不假思索的就信了,当即表示要接手。

    于是,掮客就跟朱建文约了时间,准备出发。

    结果,在出发的当天,掮客突然表示有急事,暂时去不了。

    朱建文一听,就有些急不可耐。

    他扎入古玩圈也有十几年了,对古玩的热爱,是执着得很的。

    只要遇到好东西,就迫不及待。

    掮客了解他的性子,一番犹豫,最后就将卖家的地址,给了朱建文,让朱建文自己动身去了解。

    于是,朱建文就孤身来了康城,自己联系到了卖家。

    “卖货不卖路,这掮客分明就是个饵啊。”

    了解到这些,唐顺不由轻笑起来。

    行有行规,卖货不卖路就是规矩之一。

    拉纤儿跑道儿的掮客,都有自己的门路。

    一般情况下,懂规矩的都不会把自己的路子告诉外人。

    不论彼此关系有多亲近,这是行内的规矩。

    一来是提防断了门路,二来是担心捡漏打眼坏了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