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西周时期人们崇拜的对象发生了改变,生产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西周时期已经没有什么动物是人的对手了,人们对许多自然界中存在的动物不再恐惧,不再崇拜。

    即便征服不了的猛兽,至少也对它们的习性有了深刻的了解,已经不再属于崇拜的对象。

    这样这些动物的神秘性就小了,更不要说是称之为神了。

    所以在西周时期真正的兽面纹就少了。

    即使有,也多是以抽象的形式出现。

    因为,只有抽象才是超现实的,才是人们所崇拜的。

    而替代的则是新的纹饰。

    当然,这些纹饰是抽象到了极点。

    比如重环纹、垂鳞纹、龙纹等。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难于解释的纹饰。

    比如说波曲纹,在西周时期的青铜豆和青铜甑(zeng)等器物上都有表现。

    对于这种波曲纹,有研究者认为是一种不知名的兽纹。

    不过,我们对波曲纹的研究还很不够,无法解读出具体的某种形象。

    但是,据业内研究者对虢(guo)国墓地青铜器上的波曲纹进行观察,推测波曲纹的形象应该是大海的波浪,或者至少应该和大海有点联系。

    因为大海在周代时期,还是不为人们所认识和理解的事物。

    所以,大海对于周人来讲还是极神秘的,这样便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

    当然,这也只是推测,暂时还没有确切证据能够佐证表明。

    西周时期许多青铜器上的纹饰,在布局方法上还出现了几种纹饰并存的局面。

    有的上面饰窃曲纹、中间为三角纹和窃曲纹、腹部为凤鸟纹或龙纹、圈足是窃曲纹,十分复杂。

    在手法上,主要采用虚实、纵横、疏密等排比方法,使图案变化丰富多彩,但是对称性很强。

    另外,西周时期纹饰的特点还有一点,这就是主次纹饰的应用。

    即在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一般都有几种,但只有一种纹饰是主体,其特点很明显,一般都占据着显著的位置,且面积很大。

    如今市场上有很多仿制的西周青铜器,但大多都是不得其精髓的。

    这些,都是有关纹饰鉴别的相关要点。

    除了这些,还可以从铜铁合铸的特征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