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赫曼没明白意思,以为他忘了下午还有一节外科培训课,“老师,下午三点有您的课,主要教授缝合和伤口修剪。”
“不去了,你来上。”
说完,伊格纳茨拿起椅背后的大衣径直走了出去。
“我?”
赫曼跟在伊格纳茨身后走出了办公室,心里又惊又喜,这是不可多得的机会。但作为学生,他还是需要保持得更谦虚矜持一些:“我怕我自己实力不太够。”
伊格纳茨可没工夫和他磨:“那就去找希尔斯,让他去。”
这一切似乎都在赫曼的计算中:“希尔斯老师刚离开医院,说要去大学查资料。”
“那还说什么,就是你了。”
“好好,我尽力吧”
伊格纳茨忽然停下了脚步,回头看向了自己的学生:“尽力?能不能不要说尽力?别把自信丢在裤兜里藏着,得拿出来!你可是全奥地利最伟大外科医生的学生,你一定能做到最好!”
这些话显然和赫曼的性格不符,但这时候也只能硬着头皮说出口:“恩,我一定能做到最好!”
“对,就是这样。”
赫曼松了口气,把刚才顺手拿出来的帽子递了过去:“老师,你的帽子。”
“哦,对对对,把帽子忘了。”
伊格纳茨快步走向医院底楼大厅,找到了放在门口的一块落地镜子,驻足整理了仪容,摆弄了下自己的胡须,然后端端正正地戴上了这顶黑色宽檐礼帽:“帽子可不能丢。”
“老师你这是要去哪儿?”
“警察局。”
(1)十九世纪的剖宫产就是搏命,子宫体有着丰富血管,剖宫就意味着在一个装满了水的塑料袋上划开一条大口子。所以剖宫产手术往往会在术中出现难以遏制的大出血,有时运气好,在切除子宫之后会产妇能存活下来,但更多的产妇则直接因为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
(2)当时还没有电力,手术中用来吸走腹腔内积血的吸引器需要靠手摇机械来带动。
(3)大学医学院入学前都需要中学毕业,但当时能入校学习的都起码起码是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受限于家庭环境和教育,往往只有那些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的贵族和名流才有机会考入医学院。
(4)英国在1832年出台了世界上第一个《解剖法案》,规定了医学解剖的尸体来源,引来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5)1741年,巴黎大学医学教授安德雷应用古希腊词根组合提出了“Orthopaedia”作为外科学中一门分科的名词。Orthopaedia的原意包括了骨骼系统创伤和疾病引起畸形的矫正,但在当时因为条件所限,更多还是通过手法复位和夹板固定,真正通过手术来解决骨折的情况不多。如果一旦骨折严重,比如开放性骨折等,就会直接动用截肢来达到一刀永“逸”的效果。比较不截肢也无法止血,恢复骨折损伤更是天方夜谭,伤员迟早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