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拿出一百万两银子,让王之心兑换成铜钱。

    京师勋贵们立刻听到了风声,并花重金从王之心那里得到一手消息:陛下让他把银子换成铜钱。

    勋贵们反应各不相同。

    聪明的勋贵立刻效仿,用银子去市面上换铜钱。

    市面上能大批量换铜钱的地方只有钱庄,商号,当铺。

    剩下的铜钱大部分都在百姓手里攥着。

    钱庄和当铺也不是傻子,见铜钱紧俏,纷纷在第一时间调整兑换比例。

    在他们的带动下,京师铜钱开始小幅度升值。

    崇祯没有借机抛售,而是继续拿出一百万两银子兑换!

    按照一比一千五的比例,二百万两银子能兑换价值三十亿的铜钱。

    京师百万人,平均每人三千文!

    影响不可谓不大!

    第一批兑换的人见有利可图,大部分人都将铜钱抛了出去。

    随着第二波银子入场,很多商号、当铺、钱庄出现了短暂的铜钱荒,于是开始同行互换,和百姓互换。

    参与换钱的人越多,消息传播的就越广。

    人是最精明的动物。

    当他们得知一样东西十分紧俏,且自己手里就有这个东西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抬高交换价值。

    之前是银子,现在是铜钱。

    其实市面上并不缺铜钱,但人们都在意识里给铜钱升值了,所以铜钱必须升值。

    于是铜钱继续升值!

    京师大部分有钱人的存钱结构是多银少铜。

    也就是银子多,铜钱少。

    勋贵,士绅,富户们见铜钱继续升值,纷纷拿出一些银子换成铜钱凑热闹。

    大部分人的心态是重在参与。

    如果能挣钱最好,即便不挣钱也不会损失太多。